12月9日上午,在紅河蒙自市草壩鎮,一架乳白色的四翼無人機運送往220千伏南草線,實施對此線路的損傷和測溫。標志著紅河供電局首次開展的無人機對220千伏南(南湖變)草(草壩變)線輸電線路探傷及紅外測溫首飛成功,標志著填補無人機在紅河供電局輸電線路的探傷及檢測應用的空白。
紅河州輸電線路80%地處山地,微地形復雜,特別是針對大高差、大檔距、跨越復 雜的線段在運行維護及檢測過程中存在導地線的隱患、缺陷難以準確判斷,紅外測溫無法測量等情況,因此存在運維檢測的空白點和缺陷判斷不準確從而導致設備及 作業的風險。四旋翼無人機巡檢系統以定位技術、微波傳輸技術、系統集成技術、飛行控制技術、信號采集技術為依托,實現多旋翼平臺攜帶高清攝像機(或者紅外 設備),完成特殊區段的線路巡檢、巡航,通過無線通訊傳輸方式將采集的巡視情況及時發送回地面站,采集精準圖像,供管理人員進行分析。從而實現輸電線路巡 檢工作中針對特殊地形及線段的運維,完成輸電線路特殊線段的設備探傷及檢測。
四旋翼無人機采用了分布式的控制理論構造系統,以無人機自動駕駛技術為平臺,采用了分布式控制技術、導航及定位技術、線路探測技術和飛行穩定技術按自主或人工干預遙控的方式,在衛星定位系統的定位和引導下對高壓輸電線路進行導地線設備的探傷及紅外檢測,準確的判斷缺陷及隱患狀態,為制定巡檢策略提供了可靠的數據保證。從而確保了設備風險及作業風險的控制。
據負責本次科研項目的工程師李昶君說。無人機在輸電線路的應用研究,能夠完成對輸電線路的缺陷狀態判斷,彌補現有運維方式的不足,滿足設備精益化管理的要求,有效控制設備風險,提前預控,避免設備隱患擴大造成的供電負荷中斷,確保電網高效、可靠的運行。同時極大的提高巡檢效率,降低人工巡檢的勞動強度和作業風險,節約了大量的經濟成本,保障線路的正常運行,不因線路故障停電而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同時,安全供電保障,也為企業生產,人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四翼無人機起飛目標處
圖片數據傳回地面控制系統
紅外測溫數據傳回地面控制系統
對采集的數據拍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