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戰斗力標準,人才是關鍵,也是“瓶頸”。培養一名合格無人機操作員,至少需要5年;培養一名優秀的坦克炮手,至少需要3年……
“人才培養必須未雨綢繆,科學制定培養計劃,按成長路線圖實施工程化推進,否則難以擺脫‘年年喊培養年年缺人才’的尷尬局面。”某團團長汪勇深有感觸地說。
在培訓中心,記者碰到了無人機技師李社光。他說:“以前培訓機會很少,現在定期充電,感覺底氣足了。”據統計,目前該中心培訓各專業人才1085人次。
其實,不僅是在人才培養上,在其他諸多方面,落實戰斗力標準,抓制度“軟件”,比硬件建設更為迫切。
有人說,準備打仗,難在一個“恒”字上。
落實戰斗力標準,又何嘗不是呢?
在該師黨委看來,工程化推進,不僅是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也是抓落實的科學理念——抓好戰斗力標準,既要統籌兼顧“彈鋼琴”,也要日復一日“釘釘子”,用科學制度進行“常態化落實”。
用制度落實標準,行為才能漸漸成為習慣。采訪中,記者欣喜地看到:這一抓落實的科學理念,正從頂端向基層延伸——
大雪中,某團突擊炮營實裝緊急拉動依舊準時展開。
這,是該營堅持了大半年的“規矩”——每周二下午,連續12小時高強度訓練,雷打不動風雨無阻。
駕駛室里,列兵王德喜摸著凍紅的鼻頭:“現在不用連長說,到了周二就知道要干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