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軍用無人機這一“空中幽靈”已成為世界各國軍隊無人化作戰水平高低的標志,被視為未來戰爭的標桿武器和發展方向。它的出現并投入使用,不僅改寫了現代空中作戰的游戲規則,同時也掀開了無人化戰爭最有殺傷力的一頁。在這一頁中,中國軍用無人機格外耀眼奪目。
起步很早 成績顯著
我國軍用無人機的研究起步很早。20世紀50年代末,由 于蘇聯取消援助、撤離專家,中國空軍試驗用的拉-17無人靶機嚴重缺失,我國當時就下決心搞自己的無人靶機,從而促生了長空一號 (CK-1)高速無人靶機的誕生。1966年12月6日,長空一號首飛成功。至1988年,長空一號及其系列改進型在我國空空武器試驗、核武器試驗取樣等 任務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隨后10多年里,我國先后研制出長虹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T-6通用型無人機、Z-5系列無人偵察機、ASN系列無人機等。其中數十種靶機和偵察型無人機,已批量生產并裝備部隊。
近年來,我國相繼研發出數十種新一代軍用無人機設計方案、模型及原型機,包括隱形無人機、機翼可折疊無人機、短距離起降的環翼無人機、微型無人機和飛翼式無人機等。
中國軍用無人機的大量出現始于2006年。這一年,多款軍用無人機的設計方案公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比如,“翔龍”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其機體設計與美國“全球鷹”高空長航時偵察無人機非常相似;“天鷹-3”型無人直升機,可進行懸停和垂直起降;“暗劍”無人機的造型則酷似美制隱形轟炸機,可利用其隱形和高速性能突入敵方空域,對敵空防力量進行壓制性攻擊。
隨后,我國在軍用無人機領域繼續取得“井噴式” 進步,不僅推出了種類繁多的中小型戰術無人機,還積極發展大型戰略無人機。“長鷹”大型遠程軍用無人機設計方案的展示、彩虹-3(CH-3)無人機、“藍 狐”無人機、ASN-229A型無人機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軍用無人機已經達到了同類無人機的國際先進水平。而“利劍”等隱形無人機的研制則開了中國隱 形無人機的先河。
隨著新型軍用無人機相繼研制成功并交付部隊,我國軍用無人機在飛行控制、組合導航、中繼數據鏈路系統、傳感器技術、信息對抗等諸多技術領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績。無人機的現代化、信息化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由于歷史、技術水平、 需求和認識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無人機的設計、制造等環節基本上是由幾所大學承擔,航空工業的骨干型企業真正介入并開發生產無人機還是近些年的事。在這些企 業的參與下,目前,我國涌現出了大量從事無人機研制的單位,并在研制過程中走出了一條超越傳統飛機研制的道路,形成了巡航導彈制造商、大學和航模公司積極 發展軍用無人機、群雄并起的良好局面。
雖然我國無人機發展迅速,成果頗豐,但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成果還不多。特別是現有無人機的載重都不大,平臺技術難以滿足高隱身、高機動能力的要求,在氣動力、發動機、輕質結構和高精度導航等方面還比較薄弱。因此,我國軍用無人機同發達國家相比,特別是距離美國、以色列等國還有較大差距,與俄羅斯、英國處于同一水平。
四大明星 紛紛亮相
近年來,眾多中國無人機亮相各類航展,其中,受到海內外參觀者格外關注的當數以下四大明星無人機。
一是“翼龍”無人機。這是一種集中空、長航時、偵察打擊一體的多用途無人機,它代表了目前我國無人攻擊機研制的最新水平,可謂中國無人機制造領域的“當家明星”。
“翼龍”無人機機身尺寸與美國空軍的MQ-1B “捕食者”無人機相似,它具備全自主平輪式起降和飛行能力,最大起飛重量達1100公斤。機重1.1噸,長9米,航程超過4000公里,升限5000米, 最大續航時間約為20小時。可攜帶國產KD-10激光制導導彈、LS-6GPS制導炸彈等,對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被稱為中國版的“捕食者”攻擊型無人 機。
二是“彩虹四號”(CH-4)中空長航時無人機。這是一款察打一體大型軍用無人機,是國內同級別無人機系統中掛載能力最強、飛行能力最優的無人機,被稱為中國軍用航空的領秀之作、中國版的“死神”。
它既可以執行戰場偵察任務,搜集敵方作戰信息,進行超視距預警,也可以執行電子戰任務,還能對地面固定目標和低速移動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彩虹四號”有三大特點:首先是平臺出眾。它最 大起飛重量1330公斤,最大載荷345公斤,最大升限8000米,最大續航時間38小時,最大航程3500公里,各項指標均超過“捕食者”。其次是察打 一體。該無人機實現了偵察與打擊功能的二合一,機腹下裝有雷達,使之具有較強的全天候作戰/探測能力,它能在5000米高空發射導彈,攻擊地面和海面目 標,不需要降低飛行高度即可實施攻擊。最后是高度智能。它實現了全自主起降,可靠性大為提高。無人機在飛行中可對目標進行定位,隨后發射導彈或制導炸彈實 施攻擊。
三是“攻擊-1”型無人機。這是中國空軍現役的 察打一體無人機,被譽為信息化戰場的“新寵”。該機采用單發、大展弦比、平直翼、v型尾翼氣動布局設計,可擔負低威脅環境下戰場重點區域持久偵察、監視和 攻擊、毀傷效能評估等任務。機上配備有激光指示器等光電偵察監視設備,不僅可以為自己發射的反坦克導彈進行制導,也可以為其他飛機或地面武器制導提供目標 指示。目前,該無人機已形成戰斗力。
四是WJ-600型高空高速無人機。它是一種大 型無人機,外形類似巡航導彈,既可以裝載各種先進的光電偵察、合成孔徑雷達等電子偵測設備,也可以在機翼下方掛載KD-2等空對地導彈,使之變成“空中殺 手”。WJ-600還可以充當通信中繼站,讓地面指揮中心通過它控制SH-1隱形無人機和“刀鋒”系列戰術無人機作戰,從而將偵察、通信、指揮和攻擊等多 種作戰功能融合在一起,實現“偵——控——打——評”一體化作戰。
作用巨大 前景看好
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軍用無人機具有體積小、重 量輕、造價低、使用方便、零傷亡、使用限制少、隱蔽性好、效費比高等突出特點。這使得現代軍用無人機的任務范圍已由傳統的空中偵察、戰場觀察和毀傷評估等 擴大到戰場抑制、對地攻擊、攔截巡航導彈、空中格斗等領域。軍用無人機不僅能對有人戰斗機進行支援,有時還能起到替代有人駕駛飛機的作用。
綜合起來,軍用無人機大致可以發揮3種作用。首 先是偵察監視。無人機可以深入敵后上百公里甚至更遠,配置在高、中、低空。既可通過掃描式偵察,為大規模軍事行動提供重要的戰略決策和戰役指揮情報,又可 通過抵近偵察,獲取準確度高的情報信息。后者非常適用于我軍陸軍的軍、師級和海軍陸戰隊的旅級部隊進行戰場偵察監視、目標搜索定位以及戰果評估等。
無人機還能配合衛星和天波超視距雷達,搜索、跟蹤敵海上目標,并實時回傳目標信息。這樣,軍用無人機便可成為反航母作戰“殺傷鏈”中重要的一環。
其次是電子干擾。電子干擾無人機可以飛臨敵方上空,通過機載設備發射電磁波、施放干擾箔條等,對敵防空雷達、火控雷達和預警系統等電子設備實施干擾,以欺騙方式掩護我方飛機突防和對地攻擊。
最后是火力摧毀。除了反輻射無人機可對敵方雷達等電磁設備進行火力摧毀外,攻擊無人機、察打一體無人機等也能對敵實施有效的火力摧毀。
為了更好地實現上述功能,克服現有軍用無人機的短板,未來我國軍用無人機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一是向高空長航時方向發展。以往的無人機由于承 載能力小,供電不足,續航時間短,因此,偵察面積小,無法長時間連續獲取信息,甚至會造成情報“盲區”,很難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因此,我國軍用無人機必 須具有大范圍搜索和監聽、空戰早期預警等多種功能。為此,未來軍用無人機將可能使用渦扇發動機、轉子發動機、太陽能發動機、脈沖爆震發動機等新型動力裝 置。
二是向操控智能化方向發展。目前我國軍用無人機 主要由程序控制飛行,航線相對固定,難以臨機處置各種突發事件。地面控制站操縱無人機時,無人機的反應通常略有滯后,很難有效規避障礙和危險。為此,必須 進一步提高軍用無人機的智能化水平,增強無人機的臨機應變能力和自主作戰能力。
三是向隱身化方向發展。有專家預言:“未來的空 戰,將是具有隱身特性的無人機與防空武器之間的作戰。”為進一步增強無人機的隱身性能,使無人機的作戰行動更具隱蔽性、攻擊更具突然性,未來軍用無人機將 大量采用復合材料、雷達吸波材料和低噪聲發動機等,同時減小機身表面縫隙,進一步減少雷達反射面。
四是向任務多元化方向發展。未來無人機承擔的任 務范圍將進一步擴大,任務級別將由戰術級,擴展到戰役、戰略級。任務性質也由信息支援保障,擴展到攻擊性作戰,并實現偵察和打擊的有機結合。為適應這一發 展趨勢,未來我國可能出現無人預警機、無人戰斗機、無人轟炸機、空戰無人機、微型無人機等具有特定作戰功能的多樣化飛機。與之相適應,軍用無人機將大量應 用于未來戰場上,并將產生巨大的戰場影響力和戰斗力。
五是與有人機協同作戰。隨著世界防空武器的不斷 發展,有人機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大。無人機如果攜帶傳感器和雷達前置部署,作為有人機的“探路者”,就能大大減少飛行員因防空武器攻擊而造成的傷亡。因此, 未來兩者結合使用,將起到相互促進和補充的作用:無人機的人工智能技術會大大減輕飛行員的操作負擔,有人機上的自動控制、數據鏈、導航技術可使無人機不再 是簡單的遙控航模。無人機和有人機將各自發揮優勢,相互補充、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