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黃潤秋(資料圖片)
中 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 崔文苑) 航拍、送貨、求婚、救人……頻頻受關注的無人機今年首次“飛入”兩會,幫助人大代表“履職”。在四川團駐地,中國經濟網記者遇到全國人大代表、地質災害防 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黃潤秋,他將一份特殊的“無人機航拍議案”帶到北京,這份議案不僅有詳細的文字調研成果,還有無人機配合野外考察的大 量航拍圖片。
出發來京前的2月28日,黃潤秋代表和他的團隊來到四川省綿竹市清平鄉文家溝泥石流災害現場,為議案做最后一次考察和航拍。 “那里是汶川地震的重災區,雖然6、7年過去了,但地震導致的山體震裂、巖石松動破碎,遇到超強暴雨天氣就會容易引起群發性泥石流災害。”黃潤秋代表說, 一旦出現極端天氣造成的破壞,人力無法勘測,無人機這種高科技手段就能夠排上用場。“無人機不僅能克服人力不能及的困難,而且視野開闊,比普通相機拍攝范 圍大,反映損失等內容上更為全面。”他說。
之所以將無人機派上用場,是因為像文家溝泥石流這樣的自然災害,如今在云南、貴州、四川,發生的 越來越頻繁。尤其6、7、8月份雨季到來,山區日降水量有的多大400毫米,三天差不多就達到正常年份一年一千毫米的降水量,形成洪災的頻繁度提高。黃潤 秋代表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頻發的泥石流和洪災還只是極端氣象自然災害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臺風、冰凍、地震等。這讓身為地質學家的黃潤秋感到責任 重大,也正是因為此,他和四川省氣象局的專家、地質災害防治等研究人員一起,經過長達6年的調研,形成了這份無人機“護航”的《關于加快制定氣象災害防御 法的議案》。
“為了勘測和應對極端天氣災害,除了無人機,近幾年地面雷達、衛星等也得以運用,技術手段更為精良。但是使用高科技手段只是一 方面,防災、減災還需要完善機制,提高全社會的應對能力。”黃潤秋向記者介紹議案的重點建議。比如監管機制上,他給記者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將氣象災害 當作一個“大老虎”。比較活躍的‘大老虎’,就主動避開,組織老百姓離開災害頻發地帶;打盹的‘大老虎’,就要做好監測預警,一旦其睜開眼能夠立馬啟動應 對方案;躍躍欲試的‘大老虎’,不清楚什么時候發威,那就‘捆綁’起來,主動治理。”黃潤秋說,三種類型投入成本是不一樣的,其中以主動治理投入最大,分 類后能夠有效控制成本,并實現有針對性地防治。
“在議案調研的過程中,我也意識到,尊重科學、對自然災害進行系統性研究,把研究成果用于應 對災害效果,形成新的治理手段會帶來顯著的效果。”黃潤秋以泥石流為例,將“泥”和“水”分離,固定碎石、泥土等,減少“填充物”,同時安置柔軟的排水槽 附著在山體上引導水流,就能大大降低泥石流的危害。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也正是這樣的鉆研精神和創新思路,讓黃潤秋和他的團隊獲得了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 的榮譽。但在黃潤秋看來,這只是研究路上新的起點,這次議案將氣象災害與地質災害結合起來研究,就是一個突破。
“固 然災害無法制止,但通過有效的氣象災害防御法子可以制止或減輕損掉。目前,我國國家層面還沒有氣象災害防御方面的法令,加快制定出臺氣象災害防御法,顯得 尤為重要而緊迫。”黃潤秋在議案中寫道。此外,他還呼吁建立一種“約束”機制,對政府、企業、個人在應對災害時的責任和義務劃分清除。比如,臺風達到多少 級,老百姓可以不用上班,在家避災;同樣,如果某地地質災害頻發,危害能夠達到什么程度,政府要求搬遷,老百姓也需得配合。只有調動全社會方方面面的參 與,災害才不會變成“災難”,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點。
“藥店員工小劉月工資3932元,企業交保險金29.8%為1160元,個人交保險金11%為432.5元,企業和個人合計交保險1592.5元,不算住房公積金,也占到工資的40.5%”
代表委員小資料:
黃 潤秋,男,漢族,1963年8月生,湖南長沙人,1986年2月參加工作,1994年11月加入九三學社,成都理工大學水文系工程地質專業畢業,工學博 士,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四川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四川 省委主委,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