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偵查大隊民警通過天網監控追蹤嫌疑人。
從偵查小組到天網配偵中隊再到視頻偵查大隊,三次易名的“正名”之路——
3月16日,成都市天回鎮金華寺上空,3架無人機正在盤旋,通過無人機裝載的“眼睛”,金牛區視偵民警得以實時偵查監控廟會的人流動向。
不同于其他民警,視偵民警更像“IT極客”:躲在幕后,從天網監控系統收集到的海量視頻中,揪出犯罪嫌疑人的身影,拼湊目標人物的活動軌跡。記者近日走進我省最早一支視頻偵查大隊——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區分局視頻偵查大隊,揭秘其如何從小組到中隊再到大隊的三次易名之路。
視頻排查助力抓悍匪 專業視偵重要性初顯
金牛區早在2006年就開始進行第一期天網建設,2009年推進第二期。
“天網監控是新生事物,開始沒有專門警種與之對應,2006年至2010年,天網監控員都是派出所的臨聘協警。”成都市金牛公安分局視頻偵查大隊副大隊長朱詹透露,當時整個分局負責管理天網監控的正式民警只有一人,“天網監控的應用水平不高”。
轉折出現在2012年。
那 一年,成都接到通報——槍殺武警的重慶悍匪周克華“買了來成都的長途汽車票,極有可能在成都”。接報后,成都市加大排查力度。海量視頻每天從各大車站匯聚 到公安局。“但要在里面尋找符合周克華體貌特征的影子,僅靠原有的刑偵力量,無異于大海撈針。”朱詹透露,情急之下,成都市公安局緊急抽調各分局近百名天 網監控員監控視頻,整整找了一個月。
盡管后來證實周克華沒來,但專業視偵力量的重要性首次體現。2012年2月,金牛分局開始探索組建成都首支視頻偵查小組,包括朱詹在內共5人應召入組,小組成員平均年齡23歲。
由于條件局限和認識不足,小組一開始并不受重視。“辦公場地是一間小會議室,淘汰下來的筆記本還時常死機。”朱詹說,當時感覺不像專業警種,更像個興趣小組。
摸索前行屢屢建功 配偵中隊升級大隊
盡管建功立業欲望強烈,但作為新警種,如何發揮作用,作為副組長的朱詹當時也兩眼一抹黑。
在一次與派出所民警的閑談中,小組成員得知扒竊案件取證難,導致抓到小偷后只能放人。經商量后,大家決定第一單就從反扒開始,利用天網取證。
經過部署,辦公室內,5個人“連吃飯都盯著公交站探頭”,嫌疑人很快被鎖定,小組迅速通知便衣警察抓人。正當大家準備慶功時,派出所傳來的結果卻依然是放人——“還是證據不足,缺乏嫌疑人最后下手的瞬間和受害人證言”。
這時,5個人才意識到搞視頻不僅要會看,還要和辦案民警一起思考偵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缺什么補什么,經過20多天完善,小組最終總結出整套反扒打法,一舉逮捕19名嫌疑人。2012年8月,小組正式升級為天網配偵中隊。
升級成功了,但“配偵”兩個字還是讓組員心堵,“一心要拿掉這兩個字”。
2012年9月,金牛區一小旅館突發大火,消防員滅火后發現廢墟中躺著一具女尸。女尸手腳被捆綁,頸部有明顯勒痕,胸部及大腿上有銳器傷,明顯系他殺。但由于現場痕跡及物證因撲火時大量滅失,傳統偵查手段陷入困境。
這一次,配偵中隊開始與刑警大隊首次合作。
還原受害人活動軌跡,成功鎖定2名嫌疑人。根據技術分析,警方獲得了嫌疑人相關身份信息和居住地,并最終在西安將兩人抓獲。破案后,警方才發現,這兩人竟是先后跨四省殺四人,犯下5起搶劫案,并在云南2次分尸的公安部特級通緝犯。
由于在案件中的出色表現,天網配偵中隊再次改名。2012年底,視頻偵查中隊的字樣出現在了朱詹的聘任書上;2013年初,中隊再次升級為視頻偵查大隊。
反偵察手段再升級 未來將向大數據方向發展
從中隊到大隊,一字之差的背后,是從部門架構到人員編制“天翻地覆”的變化。
金 牛公安分局文件首次明確,天網的維護與管理由視頻偵查大隊負責。為此,大隊專門成立了管理中隊,每天專人對天網點位進行巡控,除了定期修剪遮擋樹枝,對點 位之間的盲區是否過大、新的治安熱點如何覆蓋等問題,還要給出專業建議。此外,大隊還下轄案偵中隊、防控中隊,并將派出所100余名天網監控員全部收編。
但隊伍壯大的興奮勁一過,如何提高隊伍素質,讓副大隊長陳誠著急上火。
90%的天網保存時限只有7天,根據要求,視偵民警必須在3天內把嫌疑人的活動軌跡弄清楚,為糾錯留足補救時間。
陳 誠透露,視偵過程異常枯燥,有時為了幾秒的可疑細節,翻看的視頻甚至長達10多個小時,“眼睛痛了還不敢滴眼藥水,怕眼睛花”。通過培訓,可以熟練掌握快 速查找、突破盲區等破案要領,但需要三個月以上的培訓。“現在嫌疑人反偵察意識都很高,作案時經常換穿不同衣服,墨守傳統視偵手段,很快就會跟不上形 勢。”隨著案偵經驗積累,朱詹說,破案的途徑已不僅限于看視頻,正在向大數據過渡——目前金牛分局正在考慮與供水、電力、燃氣共享數據,“從小區水電氣表 超高的用戶中,排查小區制毒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