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華越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無人直升機韶關農場作業。
深圳無人機不但做得風生水起,且已領航全球。數十家無人機研發和生產機構聚集,在無人機研發和生產方面都走在國內前列,除了供應國內市場,還出口到國外。
據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AOPA)估計,包括研發、生產、運營在內,我國目前有300至400家民用無人機企業,從業人員超過萬 人。去年8月1日起,我國相關行業協會開始對無人機操作培訓機構進行審核,意味著我國首批持有合法“駕照”的“飛手”正式上崗,揭開有序發展的大幕。
無人機駕照考試嚴格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出臺后,飛手們議論紛紛。一部分覺得是利好消息,但是一部分卻持觀望態度。
深圳華越無人機技術有 限公司董事長毛越東說:“我們從去年開班以來,大概有接近40名的學員報名。他們大多是業內從業者,也有一部分是無人機的‘發燒友。’我們的培訓是滾動學 習方式,學員必須接受56個課時的理論知識培訓和56個課時的實操培訓,才能申請考試。脫產學習的學員大概2周就完成了培訓,有的需要1個月以上的時 間。”
深圳華越無人機技術有限公司的教員葉群告訴記者,現階段前來學習學員大部分是因為工作的需要。現在很多政府部門向機構購買航拍服務的時候, 都要求飛手必須取得無人機駕照。前段時間,羅湖區愛國衛生辦公室向華越無人機技術有限公司購買服務。讓無人機高空噴灑預防登革熱藥水進行疫情防控的時候, 就要求飛手必須取得無人機駕照。
政府部門的這些舉措,是越來越多從業者有了考取無人機駕照的需求。然而,目前中國AOPA對于考取無人機駕照的價格并沒有指導意見,完全由 市場根據運營成本來定價。也有一部分飛手抱著僥幸的態度,想先觀望一下。采訪過程中,有飛手告訴記者自己原本想學,以為是報名交錢就能拿到證的,但后來聽 說要經過接近120個課時的培訓,就打了退堂鼓。
無人機是否能上“全保”?
其實,技藝再高超的飛手都有可能發生安全事故。但是國內無人機保險這塊還有很多空白。經常出現安全事故之后,找不到合理的賠償方式。
深圳市飛飛航模科技有限公司的李煥輝曾經參加羅湖區形象片的航拍工作。無人機需要穿梭在鬧市區、火車站、人口密集的寫字樓。由于在主城區拍 攝,無人機的信號經常受到干擾。羅湖區意識到無人機在鬧市區飛行存在的隱患,向保險公司購買保險,但保險公司只接收無人機造成人員傷害的意外險。“我當時 就想,為什么無人機不能像車輛一樣上保險呢?除了意外險這塊,應該也包括無人機本身設備的保險,還有完成第三方的責任。對于我們作業人員來說,人身安全又 該如何保障呢?”李煥輝說。
李煥輝的苦惱也同樣困擾著很多從業人員。毛越東說: “之前我們一直很頭疼,無人機不能跟汽車一樣上‘全保’。終于,今年2月份,太平洋保險推出一款農用無人飛機保險產品。這款專用保險產品提供機身損失保險 和第三者責任保險兩種保障,基本涵蓋無人機作業中的主要風險。我們已經跟太平洋保險簽約,由我們公司派出農業作業的無人直升機終于上了‘全保’了。”
亟須填補法律空白
雖然民用無人機火爆起來了,但最近全球也發生多起無人機威脅民航飛行安全的事件,這引起人們對無人機立法問題的熱議。
“除了駕駛員資質問題,接下來亟待破解的是無人機適航的規范和空域管理。”AOPA負責無人機事務的執行秘書長柯玉寶說,“歸根到底,還是落到業界呼吁多年的低空空域改革上。”
目前,我國對空域實行嚴格管制,理論上所有的飛行不論飛行器大小和用途都需要提前申報飛行計劃。但由于不熟悉申報流程、難以獲得批準等原因,存在著不小的“黑飛”群體。
黑飛始終存在安全隱患。“無論是玩也好、作業也好,不論是否取酬,無人機飛行都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柯玉寶說,希望國家盡快推動低空空域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讓想飛的人能得到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