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 4月8日,在機器人革命剛剛興起的時候,它們更多的只是作為工廠工人、商場員工以及秘書的替代者出現,但現在機器人的觸角似乎已經深入了全球最古老的一個工作領域——放牧。
新 西蘭當地牧羊人邁克爾-湯姆森(Michael Thomson)表示,自己設計的無人機可以非常高效的管理好自己姐姐位于新西蘭丹尼沃克(Dannevirke)地區的1000頭羊。在此之前,該牧場 的工作人員只能開著越野車或者騎馬來檢查羊群的健康狀態以及放牧。但現年22歲的湯姆森告訴我們,現在的所有這些工作都已經可以交給自己設計的四軸無人機 來完成了。
“無人機固然有著自己的短板,但至少你不再需要親自騎馬、也不需要親自喂馬吃草了,因為你需要做的就是為它們更換電池而已。”湯姆森說道。
在談到這一無人機放牧的具體工作原理時,湯姆森表示部分羊群一開始會對這個玩意兒感到十分好奇,直到無人機十分接近它們的時候才會突然意識到“我該跑了”。湯姆森解釋道,這主要是因為羊群通常都會對有可能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東西十分害怕。
目前,似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和愛爾蘭牧羊人開始利用無人機替換掉成本更高的牛仔以及牧羊犬來完成放牧的工作。而且,牧場主人還可以足不出戶的遠程操作無人機來完成這一工作。
事實上,早在1995年英國牛津大學和其他一些高校就聯手展開了一個名為“牧羊機器人”(Robot Sheepdog Project)的項目,當時這個項目開發出了可以將十幾只鴨子趕到指定區域的設備。
近期,英國和瑞典研究人員曾將一個跟蹤裝置綁定在了羊群和牧羊犬身上,他們通過這一方式觀察雙方的移動方式,然后試圖理解這一移動方式背后存在的規律。同時,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還在開發一個四輪機器人,據悉這個機器可以以正常行走速度使處于興奮狀態的牛群迅速安靜下來。
新 西蘭農業貿易團體(New Zealand farmer’s trade group)執行主管里克-保德瑞爾(RickPowdrell)認為:“目前大多數牧民還沒有做好迎接機器人的準備,因為這些機器人通常無法像牧羊犬一 樣高效的在野外奔跑,而且存在著一定的故障率。”
然而,無人機的出現似乎已經可以完美 替代牧羊犬的作用。愛爾蘭一個超市經理保羅-布瑞南(Paul Brennan)就曾使用中國制造的Q500 Typhoon無人機在自己哥哥的農場放牧。布瑞南表示,這個價值1300美元的四軸無人機可以和牧羊犬一樣高效的進行放牧,而且可以讓農場主人更加輕 松。
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農場主斯科特-亨特(Scott Hunt)曾在圣誕節的時候收到了一臺他人贈送的無人機。他用這臺無人機對自己農場內的20頭牛嘗試過放牧,而實際效果則令他非常滿意。
未來前景
事實上,美國和其他一些地區的農場主甚至還為無人機找到了更多的用武之地。舉例來說,他們會為無人機配備一系列傳感器,然后利用其收集有關農作物種植面積、長勢、牲口數量、具體位置的具體數據,他們甚至還可以利用外置的紅外線傳感器檢查是否有羊群出現了發燒等癥狀。
英 國哈珀亞當斯大學學院(Harper Adams University College)研究人員表示,包括蘇格蘭等地的政府近期要求牧民進一步降低牧場內的放牧密度,這就使得牧民不得不每天行走更遠的距離來放牧。因此珀亞當 斯大學學院工程師正在開發每天可以自動幫助牧民定位羊群、放牧的無人機,消息稱他們目前正考慮利用紅外線傳感器來鎖定羊群位置,并完成這一工作。
眼下,澳大利亞一些大型牧場主要通過使用直升機的方式來放牧。不過,牧場直升機駕駛員杰克-赫里(Jack Hurley)也坦言,一旦無人機電池續航的問題得以解決,自己的工作恐怕很快就會被前者取代,因此他自己目前也在開發類似的無人機設備。
然而,赫里的同事羅斯-馬克唐威爾(Ross McDowell)則堅信自己的工作現階段還是安全的。因為一次放牧通常會需要花費自己數十小時的時間,所以無人機至少需要擁有3-4小時的電池續航能力才有可能對現代直升機放牧人的工作構成威脅。
“當然在放牧野牛的時候,無人機還是有著自己優勢的,因為它們可以將這份工作的危險性降到最低。”馬克唐威爾說道。
當 然,部分人們將無人機的興起視為自己的工作威脅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早在公元30年的時候,就曾有詩人將當時剛剛興起的牧羊犬稱之為“人類危險的朋友” (the shepherd’s dangerous friends)。而時至今日,人們已經培育出了超過70種牧羊犬,而它們也都成為了放牧人多年來最好的幫手。(湯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