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具有類似大腦的神經網絡硬件的小型無人機很快將和其他飛行器共享空域,同時能自動感知并避開潛在的危險。這種能力將幫助無人機承擔一系列新的角色。
諸如亞馬遜、中外運敦豪、谷歌等大公司正在研發自己的無人機艦隊,以便快速遞送生活消費品、快餐和藥物。不過,出于對碰撞危險的考慮,現行規定限制無人機必須在人類操作者可視范圍內飛行。在無人機能自己遞送物品前,它們需要具備自動“感知—躲避”的能力。
能 認知視頻中的物體并且實時作出反應的計算機,對于小型無人機而言過于龐大和耗電。這意味著無人機不得不依賴諸如雷達等近程傳感器,而這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 預警,以躲避碰撞。關鍵或許在于模擬動物大腦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人類大腦為何不善于搗鼓數字但能比數字系統更快地處理復雜感知輸入。
位于美國愛達荷州博伊西市的bioinspiredtechnologies公司正在做這件事情。它利用帶有記憶的電阻器——憶阻器建立感知—躲避系統。就像生物大腦中的突觸,憶阻器會在脈沖經過時發生改變。至關重要的是,它能在停止后記住脈沖。
這 種能力形成了一套模擬神經元及其之間相互連接的學習系統的基礎。同無人機現有攝像頭相連的芯片神經系統能被訓練用于識別遠距離飛行器和其他危險物。 bioinspired公司的無人機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首飛。該系統還能識別諸如云、鳥、建筑物和發射塔等物體,并且利用視覺線索估算和這些物體之間的距 離。(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