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做法顯示出人們對于無人機的期待——能做更多的事情、能給生活帶來更多改變。然而,一方面是用戶對更廣闊應用的需求,一方面無人機高昂的價格依然令許多人望而卻步。產業亟待一種解決方案,能在保證無人機性能的同時大幅削減成本。
這個問題,智能手機或許能給出答案。
形態上:無人機的未來或許是“手機”
智能手機裹挾著更加龐大的產業群正在打造各種“生態系統”,智能手機可擴展的應用場景已經足以覆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說智能手機催生了無人機,這一點恐怕沒有人會質疑。由于智能手機的大規模推廣,其中的GPS、磁羅盤和IMU批量生產而使得成本大幅降低,這也讓同樣使用GPS、磁羅盤和IMU的無人機在民用市場的普及成為可能。
智能手機對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手機芯片企業也在為更好芯片方案做著不懈努力,其中涉及到的運算性能、定位精度、響應時間、低功耗、小尺寸、通信傳輸等,也正是無人機發展須要解決的問題。
于是我們想到,未來的無人機在形態上可能就是飛行的手機,無人機廠商需要提供的只是飛行的機械裝置以及操控的相關程序,無人機的“大腦”將由手機芯片甚至是一部智能手機來取代。
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展示的一款將手機固定在無人機上作為傳感裝置,也許從反向印證了這種方案的可行性。
無論是手機芯片技術的進步,還是無人機應用自身進化的需要,依托大規模量產的手機芯片組而生成的無人機已成為無人機未來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