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機早已存在
1.新西蘭基督城馬丁航空器制造公司曾發布過一款售價約為 52 萬元人民幣的個人飛行器。機器雙螺旋槳設計,原理和無人機一樣,以燃油作為動力能源,使用一對 200 馬力的螺旋槳推進器,加滿油后能在半小時內飛行 30 英里,最高時速為約 97 公里,飛行高度可達 2400 米。
2.一家名為 E-volo 的公司也研發出一款利用多旋翼無人機原理制作出來的載人飛行器 - Volocopter。其飛行器擁有 18 個螺旋槳,可載客量為兩人,使用電力作為驅動能源,滿電可連續飛行 1 個小時以上,巡航速度可達 100km/h ,最大飛行高度為 1981 米。
為什么還不能普及?
就現在科學技術水平來看,把無人機做成有人機的技術并不難,曾有報道稱連中國農民都制造過一臺多軸載人飛行器。那么既然機器都有了,為什么還不能普及,或引起一番熱潮呢?知名無人機制造廠商大疆科技為什么不去研發?
開發成本高
把無人機體積放大,開發成本也將放大。把載重重量放大到幾百倍,同時在構造上的材料,機器質量也控制得非常嚴格,而且因為是載人,所以安全系數也一定要做得非常高,種種技術的嚴格要求和困難性,沒有一定的資金有想法也很難實現。
售價高
行業應用的無人機設計上更接近軍用無人機,所以造價非常昂貴,而業余愛好者級別的,沒有一定消費能力也難以購買。無人機的價格已經 把大部分人拒之門外,有人機更不用說了,成本高,自然售價也高,就如上文案例 1 的機器,售價約為 52 萬人民幣,相當于一臺普通豪車的價格,不是土豪,想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