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多次轉機,歷時兩天,從北京抵達北極黃河站,在低溫度高緯度環境下,試飛旋翼無人機昨日,記者從山東科技大學了解到,該校測繪學院攝影測量 與 遙 感 專 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李新情,4月中旬赴北極斯瓦爾巴群島(挪威)新奧爾松地區的中國北極黃河站,開展了為期23天的科學考察任務,在極地首次試飛旋翼 無人機。
半年培訓帶著無人機抵達北極
“我的專業屬于山科大與北師大聯合培養,之前一直在做極地研究,這次來極地做飛行測試只有一個名額,很幸運我能有這次機會。”此刻還身在北京的李新情 介紹說,他這次在北極考察的主要任務是測試旋翼無人機在極區特殊環境下的飛行狀態,評估無人機在極區作業的可行性,記錄無人機作業時的飛行參數,為進一步 改進旋翼無人機使其更適應極區作業提供參考數據。
為了準備這次的極地之行,早在去年12月,李新情就開始了針對無人機的培訓。 “我的專業不是無人機,之前半年一直在做各種培訓,進行知識儲備,因為黃河站在挪威境內,辦理簽證和申請起飛空域,也需要大量的材料。 ”4月14日,經過近半年準備的李新情,與中國北極黃河站春季考察隊另外12名隊友一起,從北京國際機場出發,途經斯德哥爾摩、奧斯陸、朗伊爾多次轉機, 最終于4月16日下午到達中國北極黃河站所在地新奧爾松。與他一起經歷多次輾轉顛簸的,還有一個長寬高均為60厘米的箱子,里面裝的就是國內已經有著普遍 應用的旋翼無人機,但在極地地區,旋翼無人機還是第一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