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的新助手
拉一臺無人機在農田里飛來飛去,很難不引來一群人圍觀。在中國,農業長期以來是機械智能程度最差的產業,無人機這樣新的科技產品,連農民自己都覺得和農田不搭。但是這是一個被認為有千億美元級別的市場。
在國外地廣人稀勞動力匱乏的地方,已經有人利用無人機來代替人的角色去放牧,相比人而言無 人機的“視力”顯然更好,而且不怕跋山涉水和早起。視力帶來的另一個優勢是,無人機可以利用特殊紅外的攝像頭,在空中掠過的時候,開始計算腳下農田的病蟲 害程度。因為蟲子密集的地方會發射一個特殊的波頻,航拍一張照片就可以知道哪里有蟲災。
在中國農業無人機還有一個特別的優勢,它足夠靈活,能夠輕易地在中國支離破碎的小塊農田上為張家打藥,而不影響到李家育苗。同時,在城市里面對各種各樣的禁飛區域,在農田里無人機是相對“自由”的。
“再簡單的無人機操作,農民不一定會動,他也確實不用懂。”無人機公司極飛的 CEO 彭斌在今年 4 月的農業展覽會上接受《好奇心日報》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