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增長的全球無人機行業一直沒有坐等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而是一直在搶先通過大量的投資和努力來開啟這一全新的硬件、計算與軟件市場。
與此同時,日益增長的無人機軟件與硬件供應商生態系統已經吸引了大量來自農業、土地管理、能源、建筑等行業內的客戶。其中的多數供應商是小規模的私人公司和初創型企業——盡管一些以國防事務為重點的大型企業或工業集團也開始投資無人機技術。
在BI Intelligence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我們對全球商用無人機行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和發展水平進行了深入研究。
BI Intelligence的這份研究報告對商用無人機技術的商業機會進行了預測,同時也提及了此行業的進展與長期存在的障礙、并重點提出了應用與終端用戶相關的頂級B2B市場狀況,同時還列舉了一些業已積極進軍這一行業的數十家著名公司的獨家榜單。
最后,這份報告還深入闡述了當前美國政府有關商用無人機的監管政策以及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近期修改的商用無人機飛行規則草案。幾乎沒有人知道許多公司已經獲準根據美國政府的“豁免”計劃來飛行小型商用無人機。
以下就是BI Intelligence研究報告的一些主要內容:
1、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將圍繞大量行業內的應用而展開,包括農業、能源、電力、礦業、建筑、房地產、新聞媒體以及電影制作等。
2、無人機行業的多數增長將發生在商用/民事方面,而以軍用市場為主的發展模式將發生變化。在2015年到2020年之間,無人機商用/民用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19%,而軍用無人機的同期年復合增長率只有5%左右。
3、電子商務和包裹發送將不是無人機行業的早期重點業務。
4、傳統無人機制造商一般多以軍事客戶為重點,但是在快速演變的民用無人機市場,這些傳統的無人機制造商似乎沒有什么先天的優勢。
5、 擬提議的美國監管政策將有效地解除商用無人機飛行的障礙,而且還將允許小型無人機的低空飛行或視野范圍內的地面試驗。這些規則最早可能要到2017年初才 能最終頒布。一些人士認為,這樣的許可政策可能會出臺得更早,但我們認為,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商用無人機將要到2017年才能大規模地投入飛行,但仍會 受到大量的限制。
6、技術障礙只是即時的障礙,但也蘊含著大量的商機。
7、 在美國市場之外,已經涌現了大多數早期著名的商用無人機制造商,其中就包括瑞士無人機制造商senseFly(由法國的Parrot公司持有)、加拿大 Aeryon公司、 瑞典薩博(CybAero)公司、韓國的Gryphon公司以及來自中國深圳的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DJI)等。
8、商用無人機行業仍處于初步階段,但已經開始出現了一些整合,同時也迎來了一些大聯合企業、芯片公司以及國防裝備承包商的投資。(悅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