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神雕”無人機進行多機部署的話,和有人預警機可以形成多基地雷達系統,進一步提升雷達的探測精度和對探測效果。同時,大型有人預警機可將“神 雕”無人機當作雷達傳感器,自身則遠離交戰空域以提高生存性,因此“神雕”的研制對我國國土防空預警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這是國防科技事業研究的成果,也加強了我國的國防科技水平,在如此復雜日益多變的情形下,只有將自己武裝起來,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才能好好生存。

在國內軍事類媒體上,一直流傳著一張中國軍用飛機發展的“族譜圖”,該圖的絕大部分項目都在后來的公開報道中得到了驗證,而最為神秘的則是該圖中的 “高空遠程反隱身無人機”。而在航空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一路前行:飛機設計專家李明》一書中,也曾明確提到過“在進行無人作戰飛機系統基礎技術研究項目研 究的同時,李明還大力推動高空反隱身無人機的對外合作,基于這項合作,601所研制了‘神雕’驗證機” 。
近日,知名軍事論壇發布了一架外形科幻的無人機圖集,由于該機采用獨特的雙機身設計,翼展非常大,顯然是一架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如果圖片屬實,該 無 人機可能就是傳聞已久的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的高空長航時反隱身無人機——“神雕”。從圖片上看,“神雕”采用了大展弦比設計,機翼非常長,這樣設計可 以保證其在空氣稀薄,氣壓較小的高空巡航時,仍然有較高的升力,滿足飛機平飛需求。
特約軍事評論員表示,所謂反隱身無人機,其真正核 心技術依然是空中預警能力,盡管此前中國已經研制了 “翔龍”無人機,但由于“翔龍”的起飛重量較小以及動力系統性能有限,無法攜帶更多有效載荷,所以“翔龍”在航程、載荷、續航時間等方面與“全球鷹”相比 尚有一定差距。劉子軍認為,盡管中國已經裝備了空警2000、空軍200、空警500等預警機,但是由于空警2000數量有限,而空警200/500的續 航能力、裝備數量有限,因此我國在第一島鏈之外的范圍比較缺乏戰略預警能力,態勢感知能力非常有限,如果能夠裝備具有戰略偵察、預警能力的高空長航時無人 機,除了能夠大幅提升中國對相關區域的態勢感知能力外,還將對中國現有的預警機體系形成一個非常有效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