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眾科學》雜志2015年1月刊發文章,稱巴基斯坦“中國國防”論壇上網友“Hongjian”發表的中國一篇論文的相關截圖顯示了中國研制的有史以來最大無人機的情況。
文章稱,與殲-20和運-20飛機相比,這種飛機當時還沒有可以確認的真實照片,這顯示代號為“神雕”的這種無人機可能和美國RQ-180無人 機一樣,屬于高度保密的戰略級敏感資產。從這些論文截圖顯示的情況來看,“神雕”是由沈飛集團“黑項目”部門所研制的。有“可靠的網絡消息源”稱“神雕” 無人機已在2014年12月或2015年早期進行了首飛。
“神雕”無人機的設計非常獨特,它看起來就像是二戰期間美國的P-38戰斗機 。在其兩個機身前后裝有兩對機翼,位于后方的主翼中央裝有容納兩具渦輪風扇發動機的艙室。風動分析圖片顯示該機已經進行過25公里高度,0.8馬赫飛行速 度的測試,這可能透露了它的最高飛行高度和速度信息,(相比之下美國RQ-4“全球鷹”的實用升限為18公里)。從草圖上衛星通訊天線的直徑與飛機機身比 例關系分析,該機長度為25米,翼展50米。這意味著“神雕”是一種史無前例的巨大無人機,其起飛重量可能達到15-20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之一。
草圖顯示,該機的機身四周裝有分布式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可以提供360度無死角的早期預警,它的雷達可能采用了雙波段設計,可以在X波段和 UHF波段工作,這兩種波段中,X波段可以提供精確的火控信息,UHF波段則被認為具有反隱身能力。此外,該機的雷達還具備合成孔徑工作能力,因此可以用于偵察緩慢移動的地面和海面目標。
與美國同類飛機RQ-180相比,“神雕”的設計任務似乎是戰役偵察,而不是戰略情報,因此不需要直接穿透敵方防空系統。但同時它的設計仍考慮了一定的隱身特性,“神雕”的飛行高度讓敵方的戰斗機很難對付它,同時它的遠程雷達可以確保它在為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提供目標信息時遠離“宙斯盾”一類防空系統的攔截范圍。“神雕”無人機還可能通過數據鏈向中國的地空、艦空導彈系統發送信息,以便它們攔截隱身飛機或巡航導彈。此外,這種飛機可能還能復旦電子戰任務,它可以有效定位敵方的地空導彈發射器,并引導中國的精確制導炸彈將其摧毀。
中國網絡管理部門允許“神雕”的技術信息在網上出現是值得注意的事情。這可能是對美國發展遠程攻擊無人機和無人機網絡的一種回應。“神雕”具備 保護中國領空免遭美國隱身飛機入侵的能力,在它出現后,入侵中國領空將變得非常危險和困難。此外,它還可以大大提高中國使用遠程武器打擊美國海上艦艇、陸 地機場和導彈發射器的能力。最終,就好像美國大量使用無人機執行情報搜集和偵察任務——包括地震救災和核泄漏場合中的和平任務——中國的這種無人機可能意 味著中國海外干涉能力的巨大提高。(《大眾科學》文章編譯完)
從目前網絡上看到的照片來看,現實中的”神雕“無人機并沒有網上出現的這篇論文中所描述的這么巨大。從照片里看,它的長度可能比殲-11飛機略 短,可能在20米左右,翼展相應應該在40米左右,也就是說尺寸和美國RQ-180基本相當,起飛重量推測不超過15噸。至于飛行高度和速度性能,目前無 法推測。
現實中的“神雕”飛機基本氣動布局和論文中的描述基本相似,但也有很大區別。例如,現實中的“神雕”并未采用前后兩個“飛翼”結構,其左右兩個機身前部 各裝有一個衛星天線,這個設計可能表明該機可以同時使用兩條衛星通訊鏈路,或許這是一種抗干擾的手段,近期美國“全球鷹”在中國南海上空受到干擾,可能表 明中國對干擾無人機衛星鏈路方面的研究已經相當深入,因此對于自己的無人機可能遭到干擾的問題也就比較重視。
此外,實際露面的“神雕”有比想象圖中大得多的垂直尾翼,且垂直尾翼沒有內傾設計,可能表明這種翼展非常大的無人機的控制難度要比早期的預想更大,采用這樣的設計可以降低研制和試飛風險。
在“神雕”之前,中國成飛公司研制的“翔龍”無人機也已經露面,該機的設計采用在上述無人機論文中提到的“聯翼”設計,去年試飛的“翔龍”原型 機的造型與此前進行過試驗的早期型號已經有較大的不同,顯得更加務實和實用。“翔龍”和“神雕”可能并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就好像美國“全球鷹”和RQ- 180一樣,前者屬于較為成熟的實用項目,而后者更多具有前沿探索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