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內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對無人機產品的研發投入不斷加大,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對國外相關技術的引入,整體來看,國內無人機發展比較快,民企逐漸增多,在軍事、民用等領域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大,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國內無人機的研究發展在總體設計、飛行控制、組合導航、 中繼數據鏈路系統、傳感器技術、圖像傳輸、信息對抗與反對抗、發射回收、生產制造和部隊使用等諸多技術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特別是 近幾年來,一批新型無人機裝備相繼研制成功并交付部隊, 無人機裝備體系結構有了較大改善,現代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我國研制無人機已有40 多年的歷史,先后研制多種無人機。在無人機平臺研發方面,軍工企業、院校和民營企業都紛紛加人了無人機平臺的研發行列。盡管我國無人機產業近年來得到了長 足的發展,但從總體上說,我國無人機裝備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還不能完全適應高技術戰爭的要求。
(三) 發展趨勢分析
1.重視體系發展,融人整體作戰效能的實現
無 人機發展初期, 無人機系統研制主要有兩種主要方式:一種是先主要研制平臺, 平臺定型后再考慮載荷;另一種是首先研制載荷,而后再考慮搭載什么平臺。隨著無人機技術與產品的發展,用戶更為重視無人機實現的使用效能,無人機研發將重 點關注系統效能的實現,將平臺、載荷、測控、傳輸等設備視為一個大系統開展論證、研制工作,而不再片面追求平臺或載荷的能力。
2.平臺與載荷的深度融合
隨著無人機技術與載荷技術的發展,以及用戶對尺寸、重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無人機與功能載荷的集成度逐步提高,逐漸向深度融合的方向發展;出現了傳感器共通、信息共享、硬件共用、結構共形、功能互為備份等新特點。
3.多樣化、系列化發展
隨 著無人機系統在軍、民兩個領域的應用,無人機的優勢愈為凸顯, 無人機產品的發展更為多樣,且逞系列化發展的趨勢。為獲得更長的航時、更高的可靠性和攜載能力, 戰略無人機將向更大的外形尺寸發展, 將可替代當前的有人高空機載預警監視和通信平臺。而戰術無人機將會向更小的外形尺寸發展,以滿足各種應用的需求。
同 時, 無人機向作戰平臺發展是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未來新型無人攻擊機或多用途無人機將更加廣泛地應用自主目標截獲與識別、精確制導、信息傳感和高速數據鏈等先 進技術和自動控制系統,從而提高無人機的作戰能力。此外,多種無人機都開展了系列化發展, 滿足用戶在不同航程、不同空域、不同載荷能力間的個性化需求。
4.向集成化、多任務平臺發展
搭載不同的載荷,無人機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務。為了更好地利用成熟的無人機平臺,無人機研制更為注重對多種載荷、多種任務的適應性, 力求實現一機多用。
5.對多機協同的適應性將成為無人機系統發展需首要考慮的問題
將來,無人機的使用將更多體現出多機協同、有人無人協同、網絡化作戰的特點。因此,無人機系統在設計之初就要充分考慮對網絡化協同的適應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