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會logo
通用航空產業具有信息化與研發制造、行業應用高度融合的基本特征。近三年來,每年新進入的通航企業數量增長達到20%左右,僅無人機的制造企業已經超過 300家。從通航產品看,無人機設計、航電系統設計、發動機制造、關鍵部件智能化加工都與信息化緊密結合;從通航運營看,飛行安全管控、應急救援、航空測 繪等都是信息化技術的集成應用;從通航服務看,專業培訓、商務會展、產品交易平臺都要依靠信息化手段來實現。可以說,通航產業各個環節的已經與信息化密不 可分、有機融合,基于信息化的發展基礎非常扎實。
“創業創新”已經成為通用航空產業近幾年最核心的關鍵詞。如何穩定國內通用航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保護投資人的投資收益,開發通用航空的應用市場,成 為了亟需行業各界關注的重點。“中國通用航空創業大賽”應運而生,北京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李洪副主任表示,“舉辦這次創業大賽,就是想搭建創新要素有機 融合、擴大年輕人創新創業的平臺,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眾創、眾籌等形式,推動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并舉,探索通航產業發展模式的創新、創業模式 的創新和服務模式的創新。”
打通資本、科技、人才、政策的溝通渠道,幫助資本找到優質通航創業項目,幫助企業落地園區,幫助企業以最低成本獲得市場知名度,向全社會宣傳航空文化與通用航空的意義與價值,搭建中國通用航空創新發展的持續動力與“造星”平臺,成為了中國通用航空創業大賽的重要任務。
首屆通用航空創業大賽的決賽陣容,覆蓋了國內外通用航空多個領域的創業項目,創業者的身份構成也極具特色。有跨校大學生團隊組建的國際航空交流合作的“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教育培訓與主題游學”項目,有北航在 讀博士團隊完全自主研發的“Unicorn無人直升機系統”,有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美國標準技術研究院客座科學家,加拿大阿爾巴塔 大學訪問教授的王鈾教授團隊的“高端納米結構陶瓷熱障涂層粉體材料”,該成果將突破目前我國航空發動機熱障涂層材料不能在溫度1200℃以上使用的限制, 為我國發展高端發動機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通航運營領域,來自中國航空城—閻良的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投資組建的“老牌企業”中國試飛院航空俱樂部,其“暢游藍天嘉年華—航空服務一站式體驗中心”項目,將充分利用獨有優勢,采用“自主運營+業務外包”和PPP模式,走一條創新市場化的新路。
通過“智能硬件+飛行數據云端系統”為飛行提供“黑匣子”的極限追蹤網,利用智能硬件采集飛行數據并實時上傳,依托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對數據進行采集分析,為低空飛行提供安全服務和配套服務。更將技術應用在空中物聯網等其他領域。
為民航用戶解決氣象服務“剛需”的北京拓禹,用更準確、更精細化的氣象信息和定制化的產品,幫助對飛行活動實施有效的管理與控制,實現安全與效益最大化。
掌握世界最先進的成型技術的斯塔娜復合材料航空器,致力于碳纖維復合材料螺旋槳的設計與生產。產品的質量和性能完全達到并大大超過了美國關于螺旋槳測試的各項標準。
遼寧凱博通用航空器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美國生產的叢林越野飛機可以在水上、雪地、河灘等惡劣環境下起飛和降落,不需要機場的小型航空器制造項目,特別適合我國機場少、航班航線少的偏遠地區。
來自美國的Mercurius公司擁有技術和加工程序,是首家既能滿足柴油和航空煤油市場的需求,又能達到政府的要求,同時還能夠生產可盈利的碳纖素生物燃料的公司,來到中國希望進行A輪融資。
大賽期間,多位國內著名的通用航空領域研究者、創業者、服務者代表,從行業現狀、創業實戰經驗、扶持政策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心得體會。
發布大賽報名信息的一周內就征集到40個創業項目。觀眾報名情況也同樣火爆,近400位全國各地的觀眾到現場觀賽,遍布通用航空各個領域。其中49%的 觀眾為創業者或從業者,23.29%的觀眾有投資意向。同時,67.36%的觀眾選擇了明年希望參加路演。本次大賽傳播充分利用互聯網渠道,通過微信、微 博推送等渠道,已有52000余名網友關注了本次競賽,近萬名觀眾為參賽項目投票。
本屆大賽將決出3名創業之星獎,8名優秀創業項目獎,14名創業勇氣獎,以及兩個單項獎,最佳人氣獎和媒體觀眾獎。
借用互聯網的思維,來思考北京乃至國內的通用航空的發展,重點就在于通航的產品、運營、服務等領域和“互聯網+”的結合與創新,更多的是引導一種新的發 展模式和經濟形態,開拓一個新的領域。舉辦通航創業大賽,整合北京的人才、科技、資本、專家等資源,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眾創眾籌等形式,推動 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并舉,探索通航產業發展模式的創新、創業模式的創新和服務模式的創新,構建市場、資本、人才全要素的創新生態圈。
中國通用航空創業大賽作為國內第一個全國范圍的創新型公益性通用航空領域專業投融資扶持大賽,計劃長期舉辦,成為我國通航企業重要的成長平臺、展示平臺 和貿易促進平臺。力圖整合政府相關資源,鼓勵通航專業機構發展,搭建市場、資本、創新創業者聯動平臺,推動創新的思路;充分發揮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優勢,做 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先行者,在通用航空領域率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