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見干貨:無人機一直被認為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的又一個熱門領域,最近索尼也宣布進軍了無人機市場,不過主打企業級市場,這一次「大法」能否繼續威武呢?
索尼公司上周宣布將組建一家叫 Aerosense 的子公司,專門為企業客戶打造帶有各種傳感器的無人機。索尼表示,Aerosense 子公司是其與東京的初創公司 ZMP 聯合建立的,ZMP 占了公司一半的股份。
索 尼移動部門作為三星蘋果等智能手機的傳感器供貨商,此次也將為 Aerosense 提供傳感器部件。雖然 Aerosense 起源于索尼的消費者導向部門,但是它盡量避開了消費者無人機市場,轉向了同樣擁擠的企業無人機市場。索尼計劃利用自己在攝像頭、傳感、電信網絡和機器人技 術上的優勢將 Aerosense 打造成一家具有競爭力的企業級無人機公司。
ZMP 在自動駕駛和機器人技術方面有著自己的專利積累,此前與索尼在自動駕駛汽車項目上就有過合作。據《華爾街日報》報道,ZMP 目前正與視頻游戲公司 DeNA 合作研發自動駕駛出租車。
索 尼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企業級業務是目前的唯一目標。Aerosense 將把無人機硬件和空中成像技術以及基于云計算的數據處理功能結合起來,為有測量、調查、觀測和審閱等業務需求的公司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索尼表示自己的無 人機不會售賣,相反它出售的只是無人機服務,企業可以從索尼的服務中選擇自己需要的業務,也可以與 Aerosense 合作自定義一架無人機。目前尚不清楚索尼是否有提供這些企業級服務的具體時間表。
Aerosense 計劃于 8 月份啟動,但是在 2016 年之前還不會提供無人機服務。
Aerosense 會不會在一開始就把業務擴展到美國市場還是未知數,但是商業無人機市場的增長確實有目共睹。在 2014 年之前,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認為在美國領空使用商業化無人機是非法的,但是隨著好萊塢和亞馬遜等越來越多公司開展了無人機業務,FAA 放寬了對無人機的嚴格限制。
華盛頓大學專門研究機器人問題的法學教授 Ryan Calo 指出,索尼向來以面向消費者的產品而為人熟知,這次把重點放在服務為主的無人機領域的舉動很奇怪。Calo 有一點驚訝于這種商業模式,商業無人機其實沒想象中那么吸引人,真正吸引人的是第三方團隊為無人機開發的軟件和應用。但是索尼之前一直很抗拒第三方為其機 器人編程,那個著名的機器狗 Aibo 就是例子,由于缺少支持,這一項目 1999 年面世,2006 年退出市場,索尼的技術支持也在 2014 年戛然而止。所以進入無人機領域,而且只賣服務,對于索尼來說,前景很不明朗。
如果索尼的無人機業務進入美國市場,那么目前的法律對其也不會大開綠燈,而且運營這種業務需要很多資質,還要承擔更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