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操作無人植保飛機在農田防治病蟲害 新華社 圖
商報記者張凱
訊一個600畝的棉花田,人工農藥噴灑需要2個月,而使用無人機僅需1天就能搞定。從地產開發轉型發展農用植保無人機,是重慶金泰航空董事長戴相超看準的市場,如今,他的產品已銷往安徽、新疆、廣東、浙江等多地,年產銷將達500架。
商報記者了解到,隨著我市通航產業的發展,原本高大上的飛機制造業開始飛入尋常企業,直升機、無人機、水上飛機等通航裝備制造產業集聚了一大批企業掘 金。根據規劃,2020年我市將基本建成國內集通用航空器研發與制造、飛行作業、教育培訓、運行保障等于一體的通用航空產業集群高地,通用航空器制造年產 值將達50億元,一大批企業將在這里崛起。
“重慶造”無人機熱銷
“雖然現在不是農忙季節,卻是噴灑農藥的旺季。目前,我們的無人機正在新疆為棉花噴灑農藥。”昨日,商報記者聯系上金泰航空工業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陳永豐時,他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新疆指揮農藥噴灑。
“新疆棉花目前即將結籽,持續的高溫導致當地紅蜘蛛肆虐,這些害蟲會躲在棉葉的背面吸取汁液,導致葉子變黃,棉花減產,亟需通過噴農藥消滅這種害蟲。” 陳永豐表示,一架無人機裝上噴霧器,一天可以噴灑600畝棉花田,而依靠一名噴淋工要噴完600畝棉花田,需要2個月,無人機作業效率是人工的60倍,還 能節約藥液50%。
“如今農村勞動力緊缺,具體到農業病蟲害防治領域,價格低、效率高的大型機械化植保無人機需求非常大。”陳永豐給記 者算了筆賬,按一臺無人機一年作業3萬畝計算,每畝只收取人工植保2/3的費用,也就是20元;一臺機器年收入60萬元,扣除購買成本、運營成本及相關消 耗,一臺無人機一年可收益10多萬元。
“當初,我就看準無人機制造領域的巨大市場,才從地產轉型的。”金泰航空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相 超表示,2007年,原本從事地產開發的他投資2億元,在巴南建立了一個無人機制造基地,重點研發可以為農村提供農藥噴淋服務的植保無人機,目前,金泰航 空已成為國內首家工業化生產的農村植保無人機品牌,業務已經遍布安徽、新疆、廣東、浙江等多地,預計在2015年可實現產銷無人機500架,2016年產 銷200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