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ABL載機是由民用波音747貨機改裝而來,機體龐大,速度慢,機動性差,各種目標信號特征明顯,因而在自身防護上存在先天不足。然而,由于ABL進行反導作戰時的實際攔截距離有限(理想情況下對固體和液體燃料導彈的最大射程分別為300千米和600千米,實際遠遠沒有達到),加上敵方導彈發射地點通常距邊界有一定縱深,要充分發揮自身作戰效能必須盡可能靠前部署,而各種遠程甚至超遠程空空/地空導彈現已大量裝備使用,因此一旦ABL投入戰場,其生存力將會面臨嚴峻考驗。
(無人機載激光圖)
2012年2月14日,名噪一時的美國ABL“機載激光器”項目原型機YAL-1A(一架經過特別改裝的波音747-400F運輸機)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完成了最后一次告別飛行。此次謝幕飛行之后,專家們拆除了這架飛機上的特種設備,運載平臺靜靜地停放在有“飛機墓地”之稱的第309航空航天技術裝備維護和修理大隊(AMARG)所在地。從此,歷時近16年、總耗資超過50億美元的ABL項目最終畫上句號。盡管ABL項目已經被終止,但通過實施該項目,美國在激光器技術、能源制備和光束控制等領域均取得了很大進展,這為其新型機載激光器的研發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美國導彈防御局一直在尋求可由高空無人機攜帶的新一代機載激光器。據澳大利亞每日航天網近日報道,盡管無人機載激光反導計劃目前已經有所更新,但技術和戰術挑戰仍然存在。美導彈防御局局長、海軍中將詹姆斯敘林稱,這一次導彈防御局將采取“漸進、分步和以知識為基礎的方式”。為降低風險,目前在地面試驗中所用的激光器功率為150千瓦級的電能激光。直到2018年-2019年,導彈防御局再開始備選方案審查,到時將選取最有前景的技術。然后,“低功率激光驗證器”大約將在2021年試飛。
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激光專家和倡導者馬克岡辛格爾稱,用于裝備激光的無人機的技術將在五年時間內進行研發。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導彈防御局的概念不是美國空軍機載激光器的回歸。“其概念是要將無人機和定向能兩方面成熟的軍事技術進行結合,創造一個具有兩方面優勢的新型武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