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安門廣場23日上午舉行閱兵彩排時,地面方陣中展示了我軍現役的三種國產無人機,而這些無人機卻都是以卡車搭載的方式通過天安門的,這件事情引發廣泛關注。
網友提出眾多疑問,無人機為何不能以編隊形式加入空中梯隊?無人機編隊飛過天安門上空到底有多難?中國無人機編隊飛行的技術又發展到什么水準了呢?
無人機為何被拖車拉著走
這三種無人機,均使用卡車裝載,混編在其他地面裝備的方隊中,通過天安門廣場。這三種無人機分別是國產GJ-1中型長航時無人機(“翼龍”改進型)、BZK-005長航遠程無人機以及250公斤級的JWP02型中程通用無人機。
為何中國無人機不能飛著受閱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世界范圍內,無人機參加閱兵都是以車載方式,拖著進行檢閱,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的無人機以編隊形式從空中參加閱兵。因為無人機的密集編隊技術很難實現,到目前為止,各國的無人機編隊技術尚處于驗證和試驗階段,現役無人機不具備密集編隊能力。
據這名專家介紹,早在上世紀60年代,國外就開始研究無人機編隊技術。但目前,尚未運用于服役的無人機上。相對于單架無人機飛行,無人機編隊飛行復雜得多,需要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首先是編隊飛行控制技術,這涉及比較復雜的控制理論。其次,無人機之間的位置檢測與防撞技術。針對密集編隊隊形,需要更精確的導航定位信息。目前無人機廣泛采用GPS與慣性導航結合的組合導航技術,使得無人機的飛行精度大約控制在10米左右,而密集編隊則需要達到分米級的技術。如果進一步提高精度,就要采用差分GPS、雷達、視覺傳感器等技術。當無人機受到擾動或處于轉彎機動過程中,特別是高速無人機,有發生碰撞的危險,如何做好防撞,也是無人機編隊飛行的關鍵問題之一。第三,無人機編隊需要解決信息交互問題,編隊飛行中既有無人機之間的通信,也有無人機與地面站之間的通信。如何協調好這之間的交互也是一個大問題。此外,還涉及航跡規劃、隊形初始編成、編隊隊形策略、無人機失效時隊形的重構、密集編隊飛行的空氣動力影響等一系列問題。
這名專家表示,在實驗條件下,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實現了無人機的編隊飛行,但是如果將這些技術用在已服役的無人機上,就需要進行較大改裝,而且存在一定風險,所以沒必要讓無人機編隊飛著通過天安門上空,如果讓無人機一架一架飛過,由于無人機的體型較小,其觀賞效果也不好。
無人機編隊有實戰價值嗎
對于讓無人機編隊飛行接受檢閱的問題,有網友認為是“花架子”,毫無意義。但實際上,無人機編隊飛行具有很強的實戰意義,是無人機大型化、智能化后的重點發展方向。
理論上講,有人駕駛飛機編隊帶來的優勢同樣適合無人機編隊。例如, 編隊飛行可以擴大偵察和搜索范圍,通過調整相機的安裝角度,編隊飛行可以實現對目標的全方位立體拍照,提高信息逼真度。編隊飛行可以提高無人機的整體突防和作戰效率。多架飛機采用一定的編隊飛行,在執行任務時的成功率和抗突發事件能力較高。多架無人攻擊機編隊飛行還可提高命中率。對戰斗機而言,多架飛機編隊飛行可以同時從不同角度對同一目標進行全方位攻擊,擴大攻擊范圍,提高殺傷力和命中率,可以同時對多個敵方目標實施攻擊,擾亂敵防空體系,提高戰斗的時效性,無人攻擊機亦然。此外,密集編隊飛行可提高飛行效率,降低油耗。專家認為,無人機密集編隊技術的一個重要現實意義在于,為無人機空中加油技術奠定基礎,這對大型、長航時無人機尤為重要。
不過專家認為,由于眾多因素導致在相當長時間內,無人機編隊技術的需求并不迫切。而近幾年隨著無人機大型化、噴氣化,同時運用領域增多,才讓無人機編隊技術的研究逐漸熱門起來。
中國無人機編隊技術不落后
專家介紹,通過近些年的研究驗證,各國也都在無人機編隊技術上實現了一些突破。例如,2012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完成了兩架改進型“全球鷹”無人機的近距編隊飛行測試工作,以驗證該型無人機的空中自主互助加油技術。2014年,法國達索公司公布的視頻表明,一架“神經元”無人機成功實現與有人駕駛的“陣風”戰斗機和一架公務機編隊飛行。
中國在無人機編隊技術方面并不落后。西北工業大學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都進行過相關的研究和試驗。其實驗表明,能夠確保無人機在30米內的密集編隊飛行。2014年11月舉行的首屆軍事訓練器材和先進技術展上展出的一種無人直升機,能夠實現三機編隊飛行。在編隊飛行中,各無人直升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即使在受到外界干擾時,也可以利用飛行控制技術精確操縱無人直升機編隊飛行或實現隊形自由變換。今年年初,央視曾報道稱,“翼龍”無人機實現了首次編隊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