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曾經震驚全國的甘肅“沙漠排污”事件,若是能夠未雨綢繆及早在騰格里沙漠安裝上“GPS”監控系統,全天候監測著沙漠上的一舉一動,何至于讓一些不法企業“東想西想產生錯覺”,鋌而走險將排污黑手伸向干凈純潔的沙漠腹地,結果“惡行”暴露,成為過街老鼠,不僅讓始作俑者付出了沉重的違法代價,而且還連帶撂倒了14名失職的黨員干部,個中慘痛而深刻的教訓實在值得好好反思。
好在痛定思痛過后,甘肅大膽將無人機編入環境執法隊伍,廣泛持續對沙漠戈壁等生態環境脆弱區域展開空中巡查,好似織就一張無縫天網,堅決守衛好無垠沙漠的一片干凈純潔。如今又搶抓微信這一便捷的新媒體資源,搭建環境污染事件舉報平臺,猶如開啟了環保監控全天候“探照燈”,只要人民群眾指尖一點,就能“路見不平一聲吼”及時曝光身邊違法排污行為,讓破壞和污染環境的造次行為無處遁形,此次揭發的不少垃圾焚燒、施工噪聲及油煙污染等環境問題,就是微信舉報的赫赫“戰利品”。
自古識時務者為俊杰,通機變者為英豪,面對前有“無人機+微信”織就的環保監控天羅地網,后又有“長出獠牙”的史上最嚴新環保法保駕護航,若是還有單位或個人仍然執迷不悟、冥頑不靈,隨時還在心有不甘絞盡腦汁想鉆政策的空子,最終肯定也只能成為檢驗各級黨委政府保護環境的“犧牲品”。然而環境治理與保護如逆水行舟,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又不能小進即安、掉以輕心,還需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否則一篙松勁,“千年的道行就歸零了”。
一方面要以打為主,突出重點領域和重點環境,不斷強化環境執法力度,堅決做到查處一起、嚴懲一起,形成高壓整治態勢,讓不想和不敢污染環境成為思想和行動自覺,另一方面要打防結合,依托微信等新媒體平臺,暢通人民群眾監督舉報渠道,最大限度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環境保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群策群力共同守住綠水青山,成就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