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歲的黃海峰,從小就愛鉆研電器原理,中學時期曾在各類科技大賽中獲獎,考入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后,他更加癡迷于模型制作,曾帶領著自己的模型小組在省土木工程模型大賽中一舉奪魁。2011年,黃海峰考入賈汪區公路管理站,成為一名公路人。在一次橋梁檢測工作中,他發現長期以來傳統橋梁檢測多是利用人工望遠鏡等儀器,由懸掛在橋梁下方的維修人員操作,此舉不僅耗時費力,還容易忽略細節。“假如能有一架無人機搭載檢測設備飛到橋下檢測就好了”的念頭在他腦海中浮現。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黃海峰開始在網絡上大量搜集與無人機相關的材料,購買并查閱各種與無人機有關的書籍,自學相關的知識。一開始,小到螺絲的形狀型號,大到電路的設計甚至設備布局之間的信號干擾,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零件全在網上購買,“圖紙”全在心里。無人機是一個“系統”,只要其中一個細節出問題,就會導致飛行失敗。他不斷地查找問題癥結,一點點琢磨,有時一個問題想上幾天,但他卻從不覺得枯燥。飛機組裝好了他就找個沒人的地方試飛,當然試飛并不一帆風順:有時候失控栽到地上,甚至掉進河里。由于每架無人機除了金錢成本外,還都耗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一旦掉下來,黃海峰都會非常心痛。通過不斷的摸索,黃海峰的無人機技術不斷的完善。2015年6月13日,終于迎來了無人機在公路橋梁檢測中的首次應用。通過無人機輔助進行橋梁檢測克服了長期以來利用人工望遠鏡等儀器帶來的耗時費力、易忽略細節等弊端。例如,原先對252省道京杭運河大橋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至少需要兩天時間,如今不到一天即可完成,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干就要干出點名堂”,這是黃海峰的口頭禪。在工作中,黃海峰兢兢業業,嚴于律己,愛崗敬業,率先垂范。堅持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以堅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素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開展工作。他吃苦耐勞,完成一個個艱巨的任務;他沖鋒在前,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帶動了身邊一批批的崗位能手;他扎實工作,細心“呵護”著每座橋梁、每座涵洞、每條道路,賈汪區200多座橋梁和區內所有國省干道都有他的足跡。
無人飛機的應用可以增強公路管理自動化綜合能力和科學管理技術水平,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公路通行可靠性指標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無人機各種實踐內容的不斷豐富,無人機的優越性將越來越突出。對于未來,黃海峰充滿希望,他將時刻關注無人機發展最新動態,同時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讓無人機在公路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實現公路人的飛行夢!
黃海峰,一個平凡的公路人,在他鐘愛的公路事業上,奉獻著青春年華。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跡書寫著自己,黃海峰用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忘我的敬業精神,把自己融入到公路養護中,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他以無悔的青春譜寫了新時期公路人美麗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