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發生在天津的8-12大爆炸已超過一月,想必也是很多人心中最慘烈、最煎熬的一月。事發后短時間內,媒體大軍對天津港爆炸核心區大量的畫面呈現:車場墳墓、滿地瓦礫、駭人黑洞、三公里外畸形的建筑……觸目驚心。在天津大爆炸一個月后,我們跟隨攝影師付丁的無人機鏡頭,見證天津港漫長的30天之變。

(8月13日,爆炸引起的大火持續燃燒,數公里外可見濃煙)

(8月13日,爆炸現場的集裝箱被沖擊波嚴重扭曲,散落各處)

(8月16日,爆炸核心區周圍的建筑物被嚴重損毀)

(8月16日,爆炸形成大坑,周邊土壤被火灼燒后呈現灰白色)

(8月21日,爆炸核心區附近被燒毀的汽車)

(8月21日,爆炸點水坑內水體呈現綠色,周邊滿目瘡痍)

(9月11日,集裝箱區域已經被清理完畢)

(9月11日,爆炸后的燃燒物已經被清理干凈,斑駁的土地上還能看出爆炸的痕跡)

(9月11日,水坑內水體已經變為咖啡色,周邊出現綠色的防塵布)

(9月11日,爆炸核心區周圍的住宅陸續啟動維修)
航拍作為新聞攝影的一種手段,在成本低廉、操作便捷的無人機介入后,實踐應用中更加廣泛,與此同時,帶來的震撼卻是其他拍攝手段所不及的。尼泊爾大地震、東方之星沉船事故,以及此次的天津港大爆炸,無人機航拍在報道中的應用規模和頻次,在突發報道領域中,可謂前所未有。更快俯瞰,讓人們的視野更快“進入”到災難核心點;更多俯視,也給災難畫面注入更多的悲劇力度。
生活仍需繼續,愿受到爆炸影響的人們能再度擁有美好家園。
生活仍需繼續,愿受到爆炸影響的人們能再度擁有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