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開的首屆西南無人機應用與監管高峰論壇上,成都工業學院不孚眾望,當選為第一屆四川通用航空協會無人機專委會主任單位,該院院長嚴余松教授當選為專委會主任。當選后,嚴余松教授接受了本院記者的采訪,表示將充分發揮成都工業學院技術和與行業合作優勢,在應用和監管兩方面促進西南地區無人機產業健康發展。
學校的發展與企業、行業的發展不謀而合
針對最近兩年學院在無人機研發領域的成就,嚴余松認為這是學校辦學性質所決定的。成都工業學院是一所工科類應用型大學,圍繞區域經濟發展辦學。目前無人機產業是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與當初的智能手機一樣代表著未來發展方向,是帶動工業領域相關產業鏈拓展和適應農業大省地位的重要產業。而學校自身擁有航空技術相關專業基礎:1942年開設了航空維護科,1944年按教育部要求增加航科機械技術科,時任教育部部長陳立夫還給調撥了飛機和發動機供教學之用,在這期間,學校編著航空維護專業教材若干,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為抗戰勝利作出了應有貢獻。近年來,學校在進行社會服務過程中,意識到無人機在農業、測繪、勘查、災難救助等多個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于是展開了對無人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解決應用中的一些難題時,學校主動與行業和企業聯系,而他們正好需要相關的技術支持,這樣,學校的科研方向和行業、企業的發展不謀而合,聯合推動無人機的發展成為了共識。在經過多次接觸并舉辦行業論壇之后,最終依托四川省通用航空協會,成立無人機專委會,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合力攻關,在加快技術向應用轉換的同時,促進相關政策的制定,以解決無人機飛行安全和有序競爭的問題,在應用和監管兩方面,加快行業自律和有序發展。
打造專業服務平臺 培養綜合應用多面手
目前,民用無人機尚處在起步階段,在這塊市場中占據了最大份額的某家公司,其主打產品是航拍無人機,被視作高級玩具而已。“沒有成為各行業必不可少的東西”,嚴余松如是評價,“專業化應用研發不夠,智能化程度不高。無人機未來的發展,將覆蓋人們工作、生活的各個角落,在很多領域里,以相對低廉的成本代替人工進行沉重、骯臟、危險的工作。協會的工作正是要整合高校和行業、企業資源,協同研究攻關,打造無人機專業品牌,并逐步建設起相應的服務系統和專業平臺。”
“我校無人機科技工作者的理念是‘研發一款農民買得起、用得來、易操作、效率高的無人機’,我深表贊同。”嚴余松說,“無人機可用于低空農情監測、植保、作物制種輔助授粉等。植保中使用最多的是噴灑農藥,其效率比人工打藥快百倍,還能避免人工打藥的中毒危險,并能減少農藥用量。我們的目標是要通過研發降低成本,提高飛行穩定性和工作效率,讓無人機走進千萬家農戶,幫助他們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逐步建立相應的服務組織和平臺,讓農民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來實現無人機植保,降低無人機使用門檻,提高無人機使用效率。”
基于服務平臺的建立,相應的專業從業人員需求也在逐步擴大。單就農業而言,根據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的預測,中國農用無人機需求量接近10萬架,從業人員需求量是40萬人。對此,嚴余松表示,無人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涉及制造、控制、智能化、應用管理等方面,怎樣對他們進行系統教育,是學院目前正在考慮的事情。從產業發展的前景來看,熟悉從制造到應用管理整個流程、綜合應用的多面手,將是未來學院開設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幾點建議
目前,國內的無人機尚處于起步階段,技術水平差距不大,給了西部地區趕超的機會。為此,嚴余松就無人機產業發展提出幾點建議:一是政府重視、合理規劃、正確引導,出臺政策給予扶持,做好橋梁紐帶作用;二是組織聯合攻關,解決關鍵技術難題;三是打造培育本土有影響力的企業;四是加大力度建設無人機應用公共平臺和監管平臺。
最后,嚴余松教授表示,民用無人機市場監管標準模糊,國家目前還沒有出臺權威的技術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低了國內民用無人機的競爭門檻,多數企業還停留在生產“玩具”的階段。制定相應的標準來細分市場,是無人機產業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有利于引導企業提高設計和制造水準,帶動應用市場快速發展,同時,應用需求的發展也倒逼無人機技術提升,形成健康繁榮的產業鏈,打破發展瓶頸,努力達到商業化所需的精細、高效和低成本要求,適時推出商業無人機立法和監管并逐步完善,促進整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最終在強手如林的無人機市場中成功突圍,無人機專委會要當好破風手,把四川省的無人機產業推到隊伍的前列,實現趕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