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駕駛飛機,已經成為一個熱點話題,但近年來多起空中危險事故,也使得無人機監管被提上日程。
2014年3月,美國美洲航空一架飛機在佛羅里達州的Tallahassee機場降落時,差點和一架無人飛機相撞;2014年7月,英國一架民用航班和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在倫敦希思羅機場上空險些相撞;2015年7月,一架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航班在接近華沙機場時險些與一架無人機相撞……據美國媒體取得的數據顯示,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在6月已接獲2項類似報告。紐約拉瓜地亞機場在7至9月也發生了4起無人飛機與商用客機“幾乎相撞”的事故。據《泰晤士報》報道,從去年7月至今,英國的無人機與民航航班已經險些造成7次相撞事故。英國空中相遇委員會的報告認為,到2035年,無人機的應用會極大程度擴大,到時候會與民用航班和商業航班發生嚴重矛盾,構成撞機類重大風險。
中國民航局《通用機場布局規劃》提出,2030年通用機場總量將超過2000個,未來通航機場與運輸機場空域沖突將會趨于嚴重,給低空飛行安全帶來挑戰。有普通大眾擔心,如果各行各業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大量使用無人飛機,那么城市的上空,有可能出現“無人機如蝗蟲般漫天飛舞”的驚恐一幕。如何有效解決對通航目標“看得見、聯得上、管得住”已成為中國發展航空產業的當務之急。
TH-GAR01低空多源智能監視系統的投入運營將有效解決這一難題。該系統由西安天和防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采用雷達光電一體化結構、綜合顯控和組網監控等系統設計技術,通過多源數據融合處理技術和光電指揮引導技術使各種設備性能互補,確保對低空空域目標的全方位全天候可靠監視。該系統的雷達采用全相參、全固態、全景DBF連續波體制低空監視雷達技術,實現雷達的高可靠性和低輻射性,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工作,重要任務可靠性設計指標達到20000小時以上。系統發射功率僅有250W左右,且采用連續波體制,輻射功率遠低于普通的民航管制一次雷達標準,是一款“綠色”雷達。
據天和防務負責人介紹,該系統可安裝于民用航空機場、民用航空運輸航線與通航航線重疊或交叉區域,具備低空監視、安全告警和取證功能。在民用航空機場安裝該系統,利用多源監視設備和數據融合處理,當有非協作目標進入民航機場的低空管制空域時,系統自動告警,并對非協作目標進行視頻跟蹤和錄像取證。利用引導數據,光電跟蹤儀(或光電多點監視設備)對處于機場進近空域的飛行器飛行姿態進行監視和錄像,人工判定其飛行姿態是否正常,起落架狀態是否正常。在民用航空運輸航線與通航航線重疊或交叉區域安裝該系統,具備低空監視、安全告警和取證功能。該系統將在通航飛機、無人機非法或者闖入民航運輸機場、航線的低空空域時自動告警,并提供民航飛機在機場降落過程中起落架發生故障或飛行姿態存在故障的視頻監視。利用多源監視設備和數據融合處理,當有民航運輸飛機進入低空空域,系統自動告警,并對相關飛行器進行視頻跟蹤和錄像取證。
2014年11月11日,低空多源智能監視系統首次公開亮相,國家民航總局副局長王志清、總參作戰部應急辦副主任吳喜鏵、空軍裝備研究院副院長朱林為該系統揭幕。 2015年1月27日,低空多源智能監視系統科技成果通過陜西省級鑒定。鑒定專家委員會認為,此項目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低空監視領域的空白,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低空多源智能監視系統的投入運營,將為解決國防安全、空中交通運輸安全及社會公眾安全,實現由平面安全防護向立體安全防護轉變提供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