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的偵察能力是“火力偵察兵”的主要特點。它攜帶通用原子公司提供的具有地面活動目標指示器的Lynx合成孔徑雷達,機上裝置的光-電/激光傳感器和激光指示器/測距儀,可以提供極其精確情報、偵察和監視功能。諾·格還打算給它建立先進信息交流結構,使用戶可以直接從與“火力偵察兵”相鏈接的監視平臺下載目標圖像,并重新調整傳感器來獲取更新的圖像。此外,美國最先進的ASTAMIDS空中探雷系統未來也將裝備“火力偵察兵”,該系統具有綜合多功能傳感器和電光紅外/多功能光譜成像設備,可用于探測有規律部署的地表地雷、埋藏地雷以及分散部署的埋藏地雷。此外,ASTAMIDS系統還可用于探測障礙物、作戰車輛和其他作戰目標,其中包括偽裝目標。
該機的自主能力也具有相當水平。2003年6月的一次飛行試驗中,一架“火力偵察兵”與其地面站之間通信聯絡被故意中斷,它最后自主返回預定點,并自行著陸和關閉發動機。為考驗飛機的自主能力,飛行任務過程中,無人機與其地面站之間在回收過程中始終沒有通信。這次成功的回收結果表明“火力偵察兵”可快速和自主地對中斷通信之類意外任務事故作出反應的能力,進一步證明該無人機系統的自主和成熟水平及其進行全部任務的靈活性。
21世紀是無人機發展的“黃金時期”,從規模上看,美軍就裝備了近6000架無人機;從功能方面看,無人機已經開始從“偵察/對地攻擊型”向純粹“戰斗型”進化,甚至有人預言,無人機將全面取代有人駕駛的戰機,成為21世紀的“戰場主角”。但筆者看來,在短期內,無人機還無法取代有人駕駛戰機,因為無人機還有一些“先天缺陷”。
首先,無人機不會“隨機應變”。與航線固定的偵察任務和簡單的對地攻擊任務相比,空中戰場對于無人機來說還是相當危險的。操作員雖然能遙控無人機在遠距離上發射導彈,但是一旦進入中/近距離,開始空中纏斗,戰機駕駛員就能輕松擊落“傻乎乎”的無人機。
其次,無人機可能“反水”。有人認為以后可讓無人機完全智能化,自主進行攻擊。那么這就帶來新的問題,一旦無人機“頭腦發熱”,像好萊塢大片《絕密飛行》中的無人機“艾迪”那樣跑到俄羅斯領空單挑蘇-35戰機,其后果就不僅僅是損失幾架無人機的問題了。由于采用“人機分離”的操作模式,無人機操作員根本沒有能力處理空中突發事件。
未來空戰,最可能的模式就是無人機和有人駕駛戰機搭配使用,讓飛行員“監督”無人機,確保這些武裝到牙齒的搭檔按命令干活。我們可以這樣比喻,有人駕駛戰機就像是獵人,無人機則是獵犬,獵犬乖乖地聽獵人的指揮才能“狩獵”成功。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全球無人機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