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本屆高交會的無人機分會場17日才拉開大幕;那邊,就有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無人機市場已經飽和。才飛了幾年的無人機市場,就觸到了發展的天花板了嗎?
單看這樣一些現象,確實能讓人產生市場過剩的擔憂。比如,根據市場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的數據,行業翹楚大疆科技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份額高達70%,年營業額達到30億。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內創業者正在涌入無人機消費領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光在深圳的消費級無人機制造企業就有上百家。這也意味著,它們只能爭搶剩下的30%的市場份額。競爭激烈也導致一些亂象出現:企業之間相互挖角的問題很嚴重,人才的流動導致技術的嚴重抄襲,低價競爭帶來了品質的下降。除此之外,其他領域的巨頭也對無人機市場虎視眈眈,據報載騰訊和小米也都有了進入消費無人機領域的打算。可以想象,未來無人機市場的競爭還會更激烈。
但是,如此得出飽和論,有一個明顯缺陷,那就是認定無人機市場蛋糕只有眼下這么大,沒有考慮無人機應用的擴展和未來市場的擴大。
一般的消費類產品比較容易推算出自己的市場容量,也很難獲得爆發性的增長。但是,對那些蘊藏著無限可能應用前景的平臺型消費產品,就未必適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機,曾經大家買部手機要用好幾年,手機企業也顯得太多。但智能手機的出現改寫了市場格局,不同的安裝應用可以讓手機有不同功能,它可以是電子書、導航儀、自拍神器……市場容量不斷提升,加入者也越來越多。
無人機的應用恐怕也是如此。航拍,是無人機應用中最直觀最簡單的功能,如果僅此而已,無人機也確實會在新鮮勁過后被人們冷落。但現實卻是,無人機與不同行業需求結合后,被玩出了新花樣。比如,交警用它來了解道路擁堵情況,快遞業打算用它來送快遞。無人機在能源、國土資源、農業、醫療、防災等領域也能大顯身手,今年8月,國家電網公司采購各種形式的無人機將近500架,用它來取代過去的人工巡檢。
當然,你可以說這些都屬于企業層面的應用,終端消費應用未必有什么拓展空間。那也不盡然。本報(深圳商報)一位攝影記者就自費購置了無人機,來幫助自己拍到更好的照片,說不定將來它就是新聞從業者的標配;汪峰向章子怡求婚能用它來遞送婚戒,婚慶公司也完全可以效仿;快遞業能用它送快遞,街角的蛋糕店也可能用它送生日蛋糕;國外有中介在推銷別墅時,用無人機拍攝360度外觀的全景視頻將其上傳,讓潛在買家更好地了解物業周邊情況;無人機還可以取代牧羊犬,它可以讓人們更方便地掌握牲畜的數量、位置;法國雷諾汽車在一款概念車中加入了無人機概念,當你堵車、迷路或找不到停車位時,它會從尾部艙室飛出充當耳目,將來,說不定司機們都會買一架……
最好的產品是能夠自己不斷生長的產品。有人說這是微信能夠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微信只是搭了一個平臺,但用戶卻各取所需,利用它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另據媒體透露,12月中下旬,大疆將在深圳歡樂海岸開啟首家官方旗艦店,這將是大疆目前在全球最大規模的零售投資。這么做,恐怕不只是展示產品,更是為了啟蒙市場。相形之下,那些認為市場已趨過剩的人,是被自己的頭腦束縛了發展的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