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秸稈焚燒,四部委要求各地強化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應用,提高秸稈焚燒火點監測的效率和水平;健全秸稈資源評估、綜合利用和焚燒監測的統計、評價體系;逐步建立以過火面積、焚燒量和綜合利用量為核心的秸稈禁燒工作評價、考核方法和獎懲機制。
針對露天焚燒秸稈的禁止通知,這并非首例。早在1999年環保部已經出臺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的規定,但16年來,焚燒秸稈的現象依舊。此次四部委要求各地強化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應用,想必也是看到了無人機近年來的發展以及其在民用領域的突出作用。
無人機早已不是軍用領域的專屬,其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民用領域,農業植保、環境監測、電力巡線、消防救援等。首次將無人機應用于秸稈焚燒火點監測,不僅是提高秸稈焚燒監測效率和水平,更是對無人機在民用領域所起作用的肯定。
四部委要求通過推動產業化發展拓寬秸稈利用渠道,推行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和留茬高度等標準,促進秸稈就地還田或應收盡收;積極扶持秸稈收儲運服務組織發展,建立規范的秸稈儲存場所,促進秸稈后續利用;支持秸稈代木、纖維原料、清潔制漿、生物質能、商品有機肥等新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完善配套產業及下游產品開發,延伸秸稈綜合利用產業鏈。
通知提出,充分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應用,力爭到2020年,秸稈焚燒火點數或過火面積較2016年下降5%,在人口集中區域、機場周邊和交通干線沿線以及地方政府劃定的區域內,基本消除露天焚燒秸稈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