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無人機有時候可能會撞到一個什么東西,如果集成了實感技術,裝上了3D掃描儀之后,它就跟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飛行,不會撞到任何物體,因為它有距離感。”上述負責人這樣解釋稱,“普通的攝像頭是沒有距離感的,它沒有深度的,它不知道離這個樹有多遠。但是有了3D攝像頭之后,它跟鳥的雙眼一樣,它會知道繞開這個樹,大家從來沒有看得到一只鳥飛著飛著就撞到樹上了。”
就RealSense而言,其可支持在無人機上安裝1至6臺3D攝像頭,“如果你只安裝1個傳感器,它其實對于基本的應用已經足夠用了,無人機本身會轉,它對周圍有一個感知。”但是,如果是360度全景無死角的捕捉,就需要裝上6個了。
事實上,不僅是英特爾的實感技術,智能化已成為下一代無人機的“必需品”。目前,大多數無人機產品實現的只是通過中央飛控系統與地面操控者進行交互,并完成超視距的飛行,還遠不及人工智能的高度。
當然,造一臺無人機并不止以上幾個門檻,其還會涉及到關鍵的輕量化機體、動力裝置、傳感器、通信、指揮與控制(C3)系統、GPS定位及大量的信息技術支持。但目前從大疆、億航、零度、極飛等國內主要無人機廠商的具體產品來看,在基于成本的考量下,其已經基本達到或接近當前技術階段的較成熟水平,發展也趨于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