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回歸開篇提及的Zano,盡管有著關于挪用資金的傳言,但“致死”其的核心原因仍然是技術本身——也許,其理想且超前的理念尚缺乏現有技術的支撐,而這樣一個小團隊也難以應對龐大繁雜的研發壓力。但是,雖然Zano最終以悲劇收場,但其卻代表了未來面向普通消費者的無人機產品小型化的發展方向,續航、操控、拍攝和智能將成為其最核心的技術競爭項。
來自美國蒂爾集團的行業報告預測,未來10年,無人機將成為百億美元的超級大市場。而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制造已經占據了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90%的出口份額,在國內也已有了近200家無人機生產企業。但是,在這之中擁有核心技術的卻不到10家,95%以上的企業大多從傳統航模、玩具廠商轉型而來,都在做飛機的組裝,并沒有自主研發能力。
實際上,姑且不談及政策的灰色地帶和“黑飛”的隱憂,當下市場競爭的無序和知識產權保護的缺乏已經在制約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在剛剛結束的第17屆高交會上,有業內人士便預計,由于市場的競爭激烈,明年沒有實力和技術含量的無人機公司將會倒閉一半。
當熱錢退潮市場趨于理性,便能看清誰在裸泳。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下一個Zano離我們或許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