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微電子、信息通信和新材料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機技術及相關產業日益成熟,在應急救災、森林防火、環境監測、科研試驗和測繪等行業和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在此背景下,為無人機尋求頻率成為近幾屆WRC的熱點議題。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機的續航距離越來越遠,通過衛星中繼實現對無人機的遠程控制和通信成為一個重要選項。WRC-12大會曾決定分別將5030MHz~5091MHz和5000MHz~5150MHz頻段用于無人機視距和超視距(即通過衛星中繼)測控鏈路。由于5000MHz~5150MHz頻段短期內沒有可用的衛星資源,為解決無人機超視距鏈路迫切的頻率需求,一些國家提出希望將衛星固定業務豐富的頻率資源用于無人機超視距鏈路。為此,WRC-12大會決定開展將非規劃的衛星固定業務頻段用于非隔離空域無人機超視距測控鏈路的研究,在WRC-15進行討論。
然而該研究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衛星固定業務是位于固定點地球站間的通信業務,無人機作為移動平臺,并不符合該業務屬性,如果將衛星固定業務用于移動平臺,將改變現有衛星固定業務網絡的協調機制和協調關系;二是對于在非隔離空域飛行的無人機而言,其飛行安全至關重要,而衛星固定業務作為非安全業務,能否滿足無人機操作所需的安全要求,這是大家擔心的問題。
在本屆WRC-15上,各國專家圍繞無人機的業務屬性、無人機的安全需求、無人機與其他衛星網絡間的協調關系以及無人機與現有業務間的兼容性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經過四周的連續工作和工作組、特設組、非正式小組等各種形式幾十輪磋商,在大會行將結束的前一天晚10時,各國終于通過了允許無人機系統超視距控制和通信鏈路使用Ku和Ka頻段衛星固定業務頻率資源的決議。為盡可能降低對其他系統的影響,無人機超視距鏈路可用的總帶寬由原7GHz壓縮到約2GHz,且要求無人機自身需具備承受干擾的能力,其操作不得對其他衛星網絡和地面業務造成限制。此外,決議中的頻率資源還需國際民航組織和國際電聯的相關標準和配套規則建立起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可以說,本屆WRC-15形成的決議兼顧了無人機產業、衛星產業、航空管理機構以及相關地面業務部門等多方意見,規定了無人機超視距鏈路使用衛星固定業務所應遵循的相關要求和限制條件,從而在確保無人機飛行安全的同時,不對同頻段其他系統的使用造成影響。
近年來,我國的無人機產業獲得了長足發展,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為了統一頻率使用,減少無線電干擾,2015年4月,我國無線電主管部門將840.5MHz~845MHz、1430MHz~1444MHz、2408MHz~2440MHz三個頻段規劃用于無人機系統視距控制鏈路,并確定了相關信道配置、設備發射功率等技術指標。然而對于超視距控制鏈路,我國尚未出臺相應規劃。WRC-15有關無人機相關決議的出臺,對于促進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規范我國無人機控制鏈路頻率使用,解決未來無人機在更廣闊的非隔離空域飛行的難題將發揮很好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