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深圳的天空,被無人機刷了屏,上百家民用無人機企業參加了第17屆CIUVS展會。會議期間,國際無人機協會主席Peter主動邀請了國內某民用無人機企業的創始人,據說要共圖大計。只是不知道這是哪家企業,為何會被Peter看中,他們在一起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Peter干嘛來了?
在本屆CIUVS展會上, Peter公布了一項歐洲計劃,即針對無人機技術進行標準化制定,共同推動無人機飛控系統國際標準的制定,并呼吁中國企業參與到國際無人機產業標準聯盟中來。
Peter表示,建立全國性的行業標準聯盟是當前的重要議題,如果遵循其他國家的標準,會更復雜,也會更被動,“缺乏全行業的產業聯盟、技術標準體系、產品認證體系,是目前中國面臨的挑戰”。
他說,“在標準制定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是該系統標準在自主飛行中是否安全。”如果該標準得到國際聯盟的認證通過,那么在此標準范圍的中國無人機產品是可以在國外銷售的,相反,如果不在此標準范圍內,即便該飛行控制系統在理論和實際飛行中都是安全的,也不能在國外銷售。
據悉,目前加入該產業標準聯盟的中國企業只有大疆,處于消費級無人機企業。
Peter說,與四五年前相比,中國的政府已經開始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因為他呼吁不管是國有企業、軍工企業、還是民企、私企,都要加入到行業標準大討論中來。
所以此次來華,Peter是想與中國工業級企業進行接觸,讓更多的無人機企業加入到國際無人機產業標準聯盟中來。由于國內無人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不完全統計,當前至少有500家無人機企業,這些企業的技術和管理良莠不齊,沒有形成穩定的市場格局,也未出現一個有影響力的國家產業聯盟組織。按照設想,Peter要在華尋找一家實力和規模都比較大的牽頭企業,以此作為聯合其他企業的紐帶,共同推動國際產業聯盟的發展。
那么問題來了,Peter選中了哪家企業呢?
如果你來深圳的大運中心了,這個問題并不難猜。
是的,是易瓦特。從進場通道到主會場,再到分論壇,易瓦特的旗幟裝點了整個CIUVS展會。這個“有錢、任性”的企業面臨著市場和時間的雙重考驗。
2015年被業界認為是民用無人機的元年,因為從今年開始,有關民用市場的技術出現了較大的進步;政策法規也與國際同步走在了路上;標準體系也一再拿到桌面上進行大討論……盡管一切的一切都向著利好的方向努力著,然而細數這些企業的營業額及盈利狀況,“有盈利能力的很少,大部分都處于虧損狀態,銷售額過億的就更少了”,有業內人士表示,“能像易瓦特這樣名利雙收的企業掰著手指頭都數的過來了,招妒招疑也是正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