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末了,無人機行業的“年味”變得更濃:目不暇接的新品發布,煽情撩人的情懷故事,吊炸爆棚的全新技術……。讓筆者這位一向埋頭干活的匠人,也忍俊不禁地時不時抬頭看看路,低頭刷刷屏。筆者發現最近朋友圈有幾篇文章寫的特別真切,特別感同身受:第一篇《耳光響亮!又一個“天才90后”創業神話炸碎》大意是講一位90后抄襲一位歐洲7旬老人的作品,想通過捷徑,步入成功殿堂,當華麗的外衣被揭穿后,還厚顏無恥死不承認。文章痛批了時下流行的抄襲、山寨、吹牛的創業之風;第二篇《無人機的企業,誰可堪為領袖?》大意是說目前國內無人機標桿企業缺乏領袖風范,一直通過各種方式打壓,阻礙競爭對手,不但沒當領頭羊,反而變成了攔路虎。第三篇《斷送無人機創業生態需要多少錢?4200萬美金》大意是講即便有這么一大筆資金,如果不搞技術創新,不把心思放在做產品上,也很可能做不好無人機,甚至如果失敗嚴重會打擊整個行業;另外,有傳聞說阿里巴巴、騰訊、小米、開始涉足無人機產業,如果把這信息連在一起思考,會得出一個令人心灰意冷的結論:無人機行業前有虎后有狼中間還有一群山寨王,想要成功創業談何容易!
相信很多無人機創業者和筆者一樣也會時常思考這個問題:面對這個難得的未來千億級規模的新興市場,輕易放棄很肯定會遺憾終生,那又該如何突圍呢?微信上的兩篇文章給了筆者一些啟發:第一篇《曉鈺說研發:技術做到極致是人文,產品做成精品是藝術,工程做到極致是品味》大意是說用心做好產品,賦予產品靈氣是創業成功的關鍵;第二篇《中國中產為何蜂擁去日本買馬桶蓋》大意是說當今中國的主流消費者已非常理性地從“價格偏好”轉向了“性能偏好”,更愿意為新技術和新體驗埋單,很難被忽悠,也不容易被廣告打動。如果把這兩篇文章的大意連在一起,又得出一個令人興奮不已的結論:只要用心做出有創意有靈性的無人機,就能獲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創業成功就指日可待!
那么靠什么做出有創意有靈性的無人機呢?上述有篇文章說到一個觀點:“重走標桿企業十年創業路的時間窗口已經不存在了,無人機成為了一個必須依靠資本驅動技術加速的行業”,筆者也在《想掘金無人機,你的骨骼夠強壯嗎?》一文中也說到了最重要的兩點:資本和匠心,資本已在該文章講述過來,不再累述,這里重點分析下匠心。
為什么要有匠心,首先是因為這個行業是新興的技術密集型行業,核心部件必須自主研發,要做好高科技的研發最少不了的就是匠心。就目前來說市場主要國外,技術也主要在國外,整個行業沒有一家成熟的且愿意提供整套核心方案供應商,只有零零散散的大概十幾家賣飛控,賣遙控器,賣運動攝像機,賣云臺,賣圖傳,做應用的,而且其中有些還是入門不久的,門道都還沒摸清楚,產品都還沒做不穩定,如果創業者不想在無人機核心關鍵領域上自主研發,而是想通過這種東拼西湊的方式做出好的無人機,可以說是天方夜譚!而市面上大家看到的絕大部分無人機都是這么生拼硬湊出來的,雖然該有的功能基本都有,甚至個別關鍵指標做的比明星產品還好,但給人整體感覺就是“東施效顰”,就是覺得別扭,更談不上神韻,也就難登大雅之堂,成為不了暢銷品了。而這些產品設計上的缺陷,或者說是山寨出來的產品有時是無法通過市場戰略或者低價策略來彌補的,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家無人機是因為價格低而賣的好的,低價在無人機領域只能博得貽笑大方,同時無形中將自家無人機品牌拉低到了航模玩具的檔次,特別是最近大吹大擂的所謂超低價“無人機”,所謂一天眾籌500萬……,越看越覺得悲哀,甚至感到恥辱(借用《亞馬遜強制下架所有扭扭車意味著什么》中一句“名言”:“外國人賣一款產品,會費盡心思去研究怎么樣把它賣得更高價錢,而國內大部分人卻是考慮怎么賣得更便宜!”這么好的轉型升級的機會本應該值得所有創業者好好珍惜,而不是攪局!)
另外,無人機屬于高端智能硬件,而硬件產品不同于軟件,軟件一次做不好還能打個補丁,補丁打不好還可以再發個新版本,特別是在互聯網普及的當下,升級維護費用低廉。但硬件產品一旦出廠,再想返工就難了。這就要求設計與研發需要更加細致更加周密,必須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要是稍微馬虎一點,結局可能就是致命的。筆者就聽說過一家無人機同行把上千臺無人機漂洋過海運到國外,由于產品設計不嚴格,導致性能不達標,被退貨,由于是定制產品,私自販賣會涉及到侵權,最后只能再花一筆錢請人就地銷毀,損失慘重,成了行業內一個血淋淋的教訓!
由此可見靠東拼西湊或者得過且過的方式做無人機是行不通的,沒有核心技術,不重視核心技術,即便分你一塊蛋糕,你也是吃不消的,只能看別人吃肉,自己連口湯都喝不到。要想分得一瓢羹,就只剩下唯一的一條路:靠研發人員去攻克六大技術難關(飛控,遙控,攝像,云臺,圖傳,應用)。這就要求研發人員既要有足夠的能力、經驗與智慧,還要有一顆不驕不躁、追求卓越的匠心:踏踏實實地去鉆研,一絲不茍地去攻堅;用情感去“碰撞”,用愛心去“打磨”,假以時日才能做出神形兼備的無人機,此時如再配上明智的市場策略,必然出奇制勝,甚至搶占到制高點。
其次,新的應用領域需要用匠心去開拓。無人機應用領域可以說非常之廣,筆者曾在《娛樂性無人機應用暢想》一文中提到了六大娛樂方向(航拍,游戲,運動,探險,媒體,服務),雖然時隔只有半年多,但基本上這些應用都變成了現實,當然還有很多筆者沒有想到的領域,比如FPV穿越機,VR領域等等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間。這就要求研發人員除了把飛機這一套做好外,還要對所涉及的行業有深入的了解,切實抓住用戶的痛點,超預期的滿足用戶需求,才能贏得客戶的垂青。
同時,行業應用領域更是一大片未開發的藍海,比喻農業植保,森林防火,河流污染檢測,石油管道巡查,電力巡檢,橋梁勘測,行政執法……想想中國有多少農田、森林、河流、石油管道、電力線、橋梁、城鎮……,除了國內還有國外市場呢。這方面能寫出很多很漂亮的PPT,能編出很多很好聽的故事,這也是不少公司能拿到天使投資、A 輪投資和B 輪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融資只是個手段,只是一瞬間的數字,只是短暫的“榮耀”,并不能給你帶來最后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把心思放在做產品上,真正用匠心研發出完整的解決方案,切實提高生產效率,只有如此這些才能真正到你碗里來,成為你的菜。
顯然匠心已是無人機研發繞不過的坎,必須高度重視,用心培養。筆者認為首先公司要制定出一項人性化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選人用人制度,營造一份溫馨舒適平等和諧的適合匠人工作的環境和氛圍;其次公司要有一條清晰明確的產品規劃與路線,做好每個項目立項,爭取一鼓作氣一氣呵成,要能夠抵制住各種誘惑,避免朝三暮四朝令夕改對研發人員士氣的打擊,避免做過多的無用功,對人才資源的浪費。最后要求研發管理者要有勇于創新的精神,追求卓越的膽識,精通技術的才干,同時能以身作則,做好表率,這樣才能培養起匠心人才,招募到匠心人才,團隊才能見賢思齊,蔚然成風。
筆者作為無人機研發負責人,為了當好這個“匠頭”,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勉勵工程師客觀勇敢地面對問題,協助他們認真細致地分析問題,督促他們踏踏實實地解決問題,引導他們一心一意地去做每一款產品,哪怕是一個小的配件,也有要融于他們的靈感與智慧,現成產品獨特創意,獨有的神韻。同時告誡他們戒急戒躁,杜絕模仿與抄襲,做一個令同行敬畏的對手!
為了讓工程師每天都“觸摸到”這份匠心,筆者特地在民間搜尋到一套飽經滄桑木匠工具,莊重地將它掛在了研發中心大門口,自從有了這件“戰功卓著”的“鎮山之寶”后,筆者明顯感覺到整個研發中心無形中多了一份寧靜、一份踏實、一份執著、一份追求和一份責任!筆者堅信用匠心打造出的無人機,一定能沖出重圍,創造新的神話,給整個無人機行業,乃至這一波創新創業浪潮注一股浩然之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