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無人機運送毒品)
無人機如今已經儼然成為中國工業成就的一張新名片。論先進,西方宣稱中國高端無人機代表——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已經成功試驗多次;論成熟,中國制造的“彩虹-4”武裝無人機已經在伊拉克投入實戰;論實用,各種消費級無人機正變得越來越常見,甚至很多新聞圖片都是由無人機拍攝的。然而在中國無人機井噴式高速發展中,也存在諸多隱患,甚至連“什么是無人機”“無人機如何分類”“無人機的安全性”等基本標準都沒有明確。22日,在中國無人機系統標準化協會舉辦的會議上,《環球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多名無人機業內專家。
全球都在摸索無人機管理
“無人機系統標準化協會理事會及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22日在京召開,來自工信部、中國民航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航集團、沈飛設計研究所、成飛設計研究所以及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等59家單位的160位代表參加。會上審查通過《無人機系統術語》和《民用無人機系統分類及分級》首批兩項團體標準,推動中國無人機標準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調研員石靖敏介紹說,如今消費級無人機占了全球無人機總數的90%以上,它的爆發式增長讓各國都面臨監管難題。據統計,僅最近幾年,美國白宮、韓國青瓦臺、日本首相官邸、法國埃菲爾鐵塔等多處安防要地都出現過不明無人機的身影。據介紹,中國現有的無人機管理機構和法規相對滯后,目前分別由工信部負責無人機的制造,民航局負責運行規則和法律規章,空管委負責空域管理。當前無人機的標準化工作存在滯后于行業發展、標準無法滿足無人機監管需求、標準體系規劃尚未完成、各類各級標準嚴重缺失等問題。不過類似的粗放式管理在全球普遍存在,例如美國負責民用航空的聯邦航空局只要求重量在一定級別以上的無人機要接受注冊,俄羅斯規定不得在聚集12人以上的地方放飛無人機等。業內專家介紹說,目前國內有數百家國營企業、學校與科研院所、民營企業都在參與無人機的研制與生產。蓬勃發展的無人機熱潮,讓中國在該領域已經掌握了相當大的話語權,中國若搶先推出無人機技術標準,不但能增加中國無人機的國際競爭力,而且還能為世界無人機標準提供支持。
無人機存在安全性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無人機目前存在的隱患主要包括兩大類:“安全”與“安保”。首先是無人機的安全性問題。目前大部分消費級無人機生產企業并不是傳統的飛機制造企業,后者主要生產高端或軍用無人機。由于沒有統一的安全標準,不同企業生產的無人機可能在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對防撞避障、低電量自動返航等技術采用的標準相去甚遠,直接影響無人機的可靠性。諸多國內外專家擔憂,如果無人機在鬧市區突然墜落,可能威脅地面人群安全。
要解決安全問題,首先要對無人機進行分級分類,不同級別的管理方法是不一樣的。例如應該將航模和玩具型無人機,與可能對社會和人們生活產生影響的無人機區分開。美國規定,無人遙控飛行器中,若參與商業行為就屬于無人機,只是自用娛樂的則被歸為航模。據介紹,中國已經對無人機的分級分類開始制訂相關標準。
安保監管更受關注
隨著越來越多無人機擅闖禁地的消息傳出,無人機的監管問題也越來越受重視。李明承認,盡管各國都在努力規范無人機的功能和飛行范圍,但很難排除用戶的私自改裝。例如恐怖分子可能會為無人機加裝其他設備,掛載爆炸物,就會變成自殺式飛行炸彈。若修改飛行軟件,就有可能突破監管部門的限制,闖進飛行禁區。這都需要大家一起研究新的安保監管標準,例如增加無人機的識別號碼,確保能掌握肇事無人機的來源;通過軟件或硬件設置,實時確認無人機是否在受控狀態。
大疆公司占有全球70%的消費級無人機份額,該公司副總裁邵建伙介紹說,目前民航飛機的飛行管理,主要是空管部門通過雷達實現監管。大疆推出的“安全管理服務平臺”也起到類似作用,通過定位技術掌握小型無人機的飛行軌跡和狀態,實現對無人機 “看得見、叫得住,管得著”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