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10分鐘可獲酬勞十萬元”,這曾經是無人機飛手圈內有名的任務,然而在任務發布后,面對高額的報酬,敢于接單的飛手卻少之又少,這又是為何?而如此高額的酬勞又是緣何而定?
據悉,此項任務是由一個礦場發布的,要求由飛手控制無人機攜帶探測設備進入礦洞內進行10分鐘的探測,工作結束后即付10萬元作為報酬,且無人機由飛手自行攜帶。但任務的附屬要求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該礦場稱需要攜帶進洞的設備價值300萬,一旦飛機發生墜機事故導致設備損失,損失將由飛手自行承擔,且注明稱由于礦場附近磁場不穩,極易導致飛機失控現象出現。
因此,很多飛手在看到此項任務后只能望而卻步,這也說明了在看似高額的收入背后,需要的是飛手的技術與飛行過程中需要承擔的一定風險。天途AOPA授權無人機飛行訓練營資深教官稱,無人機駕駛員主要是靠飛行小時數和飛行經驗來提高身價。一些資深飛手也表示,一個無人機駕駛員至少需要兩年才能夠稱之為“成熟”的飛手。
然而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后究竟是怎樣的困難在考驗著這些駕駛員們?業內人士稱飛行時間、地點和環境都是影響飛行的重要因素。在海事巡查中,亂流風和起降場的不平穩將極大的考驗飛手的控制能力,而在電路巡線的過程中,高壓線的強磁會一直吸著飛機過去,一旦飛手經驗不足導致飛機撞線,所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計。
因此飛行時間越長、經驗越豐富的駕駛員將越受歡迎,然而現在整個國內的無人機駕駛員都是供不應求的,在AOPA出具的報告中顯示,截至2015年11月1日,全國合格的無人機駕駛員僅有1250人,這對于行業需求而言遠遠不能滿足。
而面臨無人機行業的現狀,業內人士稱,飛手的高額薪酬是吸引一部分人入行的原因,但這樣對于行業發展而言是極其不利的,無人機飛行駕駛員是飛機安全駕駛的重要因素,因此一個基礎扎實且對行業有興趣的飛手才是行業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