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無人機產業市場規模以年均20%的速度壯大,總體設計、飛行控制、組合導航、遙控遙測、圖像傳輸等相關技術突飛猛進,無人機在警備、消防、基建、物流、農業、救災等領域大顯身手。
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標準的引領和規范。然而,我國無人機領域標準化工作明顯滯后,已有標準無法滿足無人機監管需求、不夠貼近市場,標準體系規劃尚未完成,各類各級標準嚴重缺失。業內人士指出,這種狀況對無人機產業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亟需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的行業標準,從而加強技術交流、提升企業競爭力、打造高效產業鏈、規范市場秩序。
據介紹,無人機標準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等,每類標準側重點不同。國家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其關注的重點是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保、有效監管等;行業標準旨在樹立行業門檻和標桿,關注的是行業準入、研制生產、認證貿易、運營使用等;團體標準則貼近市場,是市場選擇的事實標準,包括品牌認證標準、采購認證標準等,有助于提升成員品牌影響力、促進資源融合、打造高效產業鏈。
包括工信部、民用航空局、國標委、中航集團等59家單位的160位代表出席無人機系統標準化協會理事會及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會議推舉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明擔任協會的名譽理事長,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總工程師徐明擔任協會秘書長,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舒振杰主任擔任協會執行秘書長。
與會專家討論并通過了《無人機系統術語》、《民用無人機系統分類和分級》兩項團體標準。其中,《無人機系統術語》針對無人機系統設計、生產、消費、使用和監管,主要規定基礎術語、無人機平臺、任務載荷、控制站、數據鏈、保障與維護等6方面的術語定義;《民用無人機系統分類和分級》標準針對民用無人機系統的安全監管和研制生產,主要規定了民用無人機系統按平臺構型、起飛/空機重量或氣囊體系、動能、目視視覺接觸操作、控制方式,感知與規避能力、最大設計使用高度、最大空速、實時操作距離、續航時間等16個維度的分類和分級要求。
據徐明秘書長介紹,無人機系統標準化協會(籌備)是國內從事無人機系統領域技術開發、產品制造、運營等企、事業單位及高等院校、社會團體自愿組成,開展無人機系統領域標準化活動的行業性、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協會的主要任務包括:研究制定引領支撐無人機產業發展的先進標準,構建我國無人機系統團體標準體系,把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推向世界。協會采用單位會員制,廣泛吸收優秀的無人機系統科研、技術開發、產品制造企業、運營企業、高等院校、社團組織等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