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無人機報道 特約撰稿人 無人機中的城堡】作為無人機領域的博士狗,MR.城堡的研究方向是無人機自主飛行控制。在CES之前就期待著能看到優秀的技術產品,終于在昨晚朋友圈被英特爾與Yuneec聯合推出的Typhoon H刷屏了。
作為一款六旋翼無人機,Typhoon H雖然尺寸并不大,但并沒有采用最近在消費無人機中比較流行的旋翼臂可折疊結構與內置鏡頭的機身設計,而是采用了傳統的云臺外置,由此可見Typhoon H并沒有打算在從便攜的角度迎合無人機消費者。這種信心和選擇是有原因的:傳統的機身結構配合外置云臺意味著無人機本身可以攜帶更多的傳感器。

從流出的照片來看,Typhoon H至少具備四個方向的超聲波傳感器和雙目視覺傳感器,鑒于跟蹤拍攝和規避動態變化的環境,應該也具備視覺速度計量能力。

從已經流出的現場演示動圖和視頻來看,Typhoon H具備優秀的環境感知能力與壁障能力,并可以對變化環境做出快速反應。現場觀眾的驚聲尖叫此起彼伏,然而對環境進行感測與障礙物規避并非新鮮事物。



2015年DJI就推出了Guidance傳感器平臺,具備視覺里程計,超聲波+雙目視覺傳感系統,從而為視覺定位與三維環境感知提供了傳感器平臺支持,攝像頭視野達到60°。而具備壁障功能的消費無人機產品也并不在少數,如ARDrone Bebop,Phantom 3 Professional,甚至在Kickstarter眾籌平臺中出現的FLYBI無人機也具備前進方向障礙感知與路徑規劃能力。
鑒于如此多的無人機或傳感器產品早已問世,Typhoon H有什么獨特的吸引力呢?為何算是離“自主飛行”最近的消費無人機產品呢?話說什么是自主飛行?

自主飛行要求智能飛行系統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于復雜多變的未知環境中主動地執行預定任務,能夠通過環境感知,決策規劃,有計劃有目的地產生智能行為,達到預定目標。
而Typhoon H的演示過程有兩點值得注意:


1.復雜、隨機的快速變化環境
在演示動圖與視頻中可以看出Typhoon H飛行速度不慢,跟拍環境本身已比較復雜,并不斷發生環境變化而出現新的障礙物,如被推到的樹木。
這就要求飛行器具備全方位的快速感知能力,具備傳感器系統而非單個傳感器的實時數據融合技術,對算法優化,干擾信號處理和傳感器精度,處理器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2.跟蹤拍攝的任務能力
Typhoon H的演示過程并不是穿越障礙物就Ok的,而是需要保證對拍攝目標的跟蹤與有效拍攝。現在還無法驗證拍攝結果,比如畫面是否能在壁障過程中以及突發環境變化時保持清晰與穩定,但從已有資料來看起碼能保證實現了鏡頭對著目標的拍攝行為。
然而為何說Tyhoon H“距離自主飛行最近的消費無人機產品”呢?
從動圖中可以看出,當環境發生變化后,Typhoon H沒有繼續執行拍攝任務,而是選擇就地懸停。從這一點來看,Typhoon H還無法快速辨別環境變化的具體信息,無法針對環境快速做出保證任務執行的智能判斷,當然能夠在變化環境面前懸停,說明Typhoon H的“剎車”能力還是不錯的。
硬件巨頭介入無人機下游的時代已經來臨,英特爾憑借自己強大的硬件技術Real Sense Tec在實時感知與快速壁障領域已取得產品成果。后續還有哪些巨頭會推出影響無人機行業的產品呢?環球無網無人機頻道與MR.城堡將持續為您帶來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