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基斯坦軍方去年10月宣布首次使用國產無人機打擊一個塔利班據點后,西方官員們很快著手尋找中國技術的線索。
專家們表示,巴基斯坦兩款國產武裝無人機之一“Burraq”與中國的彩虹-3(CH-3)無人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巴基斯坦官員稱贊這種無人機填補了該國的一個技術空白,盡管該國15年來一直是美國反恐戰爭中的關鍵盟友,但美國始終拒絕提供這種技術。
“9/11恐怖襲擊發生后,美國人給了我們數十億美元援助和F-16戰斗機等軍事裝備,”巴基斯坦外交部一名高級官員表示。“但我們每次要求獲得武裝無人機都遭到拒絕,美國人總是告訴我們,那是敏感技術。”
盡管巴基斯坦官員否認中國參與該國無人機計劃的說法,但鑒于北京和伊斯蘭堡之間的軍事關系越來越密切,西方官員不相信巴基斯坦的否認。
去年,中國證實將向巴基斯坦出售8艘潛艇,這是中國史上最大的單筆軍工出口訂單。
巴基斯坦國防生產部長拉納坦維爾 侯賽因(Rana TanVir Hussain)已確認,8艘潛艇中的一半將在卡拉奇船廠和機器制造廠建造,從而提高巴基斯坦的造船能力。
“這兩個項目(在中國和巴基斯坦分別建造4艘潛艇)將同時開始,”他表示。他贊賞中國是一個“全天候的朋友”。
分析人士表示,巴基斯坦正尋求將中國當作其主要的軍事裝備供應方(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北京方面的財務條款比較寬松),取代傳統的西方供應商。
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近期一份報告突顯中國作為一個武器出口國的地位不斷上升。該報告的結論是,過去五年里中國的武器出口增長143%,使其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軍火出口國,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在此期間中國軍火出口的最大客戶就是巴基斯坦;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估算,巴基斯坦購買了中國軍火出口的41%。
“過去10年期間,中國自主研制武器平臺的能力取得了長足進展,只能復制蘇聯或俄羅斯設計的日子早已過去了,因此巴基斯坦等國購買中國的裝備肯定是有利的,”全球防務刊物《簡氏防務周刊》(IHS Jane’s Defence Weekly)主編彼得 菲爾斯塔德(Peter Felstead)表示。
“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技術能力差距已經收窄,只有少數領域除外,如航空發動機的生產,為此,中國制造的飛機平臺仍依賴從俄羅斯進口的發動機。”
菲爾斯塔德提到的俄制組件在巴基斯坦空軍的JF-17(中國稱為“梟龍”,代號FC-1)戰斗機上最為明顯。中巴在伊斯蘭堡以北的巴基斯坦航空綜合企業(Pakistan AeronautiCAl Complex)聯合生產此型戰機。巴基斯坦國防部一名高官證實,將成為巴基斯坦空軍主要二線戰斗機的JF-17,“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仍將采用俄制RD-93發動機,而不是北京方面提議的一款中國制造的發動機。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彼得 韋策曼(Pieter Wezeman)表示,中國軍事裝備的一個不利因素是,它們從未用于實戰,而不像西方供應商提供的裝備那樣經受過實戰考驗。“巴基斯坦據信是中國的裝備同其他供應商的裝備搭配使用的唯一地方,”他指出。
對于巴基斯坦首次利用武裝無人機的戰例,韋策曼表示,有必要記住的是,軍方是在阿富汗邊境的一個偏遠地區使用無人機打擊塔利班目標,沒有敵機對抗。“人們在認為這是一個突破之前必須謹慎,”他補充道。
話雖如此,西方防務官員們表示,北京方面的戰略(提供顯著較低的價格,基本上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使中國在國際軍火市場占有越來越大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