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無人機領域更是百花爭艷,無人機創業公司越來越多,創新技術和應用亮點頻傳。今天,記者在北京中國測繪創新基地舉行的"2016無人機航攝超微傳感器與三維應用北京產品發布會"上了解到,業界正在聯手,共同構助完善的航空攝影系統軟硬件研發體系及服務應用網絡,推動無人機航攝制圖進入"便攜"、"易用"、"高效"新時代,使應用領域更為廣闊,并將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記者注意到,從最輕的不到50克、像素卻達3600萬的超小型機載傳感器,到續航能力得到提升的動力三角翼、固定翼、多旋翼無人機,以及顛覆性的航空攝影采集系統和行業應用解決方案,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產品,讓在場的業界專家頻頻點贊稱好。
無人機航攝飛行時間短,一直為人詬病。在電池技術短期難以突破,機架采用碳素纖維也無重可減的情況下,人們將目光轉向了無人機遙感載荷,即成像傳感器上,通過減少航攝鏡頭重量,為無人機"減負",從而大幅度提高無人機航時。針對此問題,北京觀著信息技術公司推出了系列高像素超微傳感器產品,上述提到的50克超小型傳感器就是該公司研發的,另一款總像素高達1.8億的傾斜相機重量不到500克,比市場同類產品重量要輕一半以上,載重量的減輕,使得無人機續航能力大幅提高。
會上亮點多多,搭載了正攝和傾斜攝影雙系統的無人機產品受到與會者圍觀,可謂重新定義了測繪級無人機產品。其作業時只需要攜帶一架無人機及一組作業團隊,不僅成本降低,還為作業單位帶來極大便利。特別是可以對已有單一系統無人機進行雙系統升級,大大節約作業單位的購置成本和人員培訓與使用成本。
會上還宣布,一個覆蓋全國的無人機服務網絡--我國首個無人機遙感網正式上線運行,這使得遙感界專家、學者多年的愿望終得實現。借助國家低空空域即將開放的契機,依托科技部的航空遙感數據獲取與服務創新聯盟,北京捷翔天地公司聯合業界,通過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以共享網絡運營方式為盟友們帶來收益。
據業界專家介紹,如果通過市場方法購買無人機100架組網,總投資需要支付4000-5000萬元,如果采用核心結盟方式,早期僅需要支付硬件生產商物料費,初期投資可以減少到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同時,應用服務商還可以對采集的遙感數據進行增值服務。
據悉,該網絡目前已具備50架無人機規模,形成了覆蓋中東部地區48小時到達能力。2016年,將新增建設100架,初步具備全國48小時通達能力,2017年還將增加300-500架,形成全國24小時到達覆蓋能力。屆時,一個覆蓋全國的無人機遙感網真正建成,服務領域將更加廣闊。
無人機不受地域、地面交通限制,以"小快靈"的矯健身姿和自動智能化頻頻現身于架空輸電線路巡檢作業、重大突發事件現場拍攝、緊急救援運輸線路測量與導航等,而視野開闊的視頻采集也成為了交警的"眼睛"。有消息稱,最快在2017年,亞馬遜、谷歌計劃將無人機應用于自身的配送網絡,讓無人機技術真正應用到商業世界中。
據專業咨詢機構預測,未來10年,無人機行業將實現前所未有的持續增長,從目前的28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5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