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韓國軍隊沒有無人攻擊機,駐韓美軍的無人機部署也是首次。
對駐韓美軍情況十分了解的消息人士26日透露稱:“美軍將最早在7月左右,最晚在今年年底在駐韓美軍部署最新型無人攻擊機‘Gray Eagle’,正在促進這一方案的實施。美軍在正常部署前,于去年在群山空軍基地臨時部署了‘Gray Eagle’,測試了其在半島的運營。”目前在駐韓美軍僅部署了偵查能力比“Gray Eagle”弱一大截的“Shadow 200”無人偵察機等。
“Gray Eagle”對“Predator”無人機進行了改良,和“Predator”相比,“Gray Eagle”具有更強的攻擊、飛行、偵查能力,還配置了紅外線相機等全天候夜間監視偵查設備,能夠長時間飛行30小時左右。將大大有助于對朝監視。
“Gray Eagle”裝備了能夠攻擊8km以外距離的敵軍戰車的“地獄火”對戰車導彈(4發),以及最新型小型緊密制導炸彈GBU-44/B“Viper Strike”(4發)。“Viper Strike”能夠在GPS和雷達光線的引導下,以1m的誤差率攻擊目標物,重量僅為20kg。
據消息人士透露:Gray Eagle’能夠續航一天以上”。“Gray Eagle”還裝備了空對空導彈,能夠攻擊敵軍的直升機等,2009年以后在阿富汗戰爭中實戰部署,每架的價格超過200億韓元(人民幣約1.1億元)。

Gray Eagle無人攻擊機(圖片來源網絡)

“死神”無人機(上)和 “捕食者”無人機(下)
“捕食者”和“死神”都可執行偵察任務并攜帶導彈打擊目標,后者性能更加先進。20年來,美國空軍采購了269架“捕食者”,大約半數已經墜毀或嚴重損壞。空軍裝備的“捕食者”預定2019年前全部退役,以“死神”取而代之。
【確切原因弄不明】“死神”2007年投產,航程是“捕食者”的兩倍,可攜帶更多炸彈或導彈。服役以來,“死神”的飛行安全紀錄比“捕食者”好,但是最近3年事故量上升。
調查發現,事故主要原因可能是無人機的發電機故障。去年3月,美國空軍“死神”項目主管威廉·萊斯特向五角大樓提交報告,說2013年以來發電機故障次數“大幅增加”;空軍副參謀長羅伯特·奧托說,2014年12月以來,至少6起墜毀事故緣于發電機故障。
2014年12月11日,一架美軍“死神”無人機在內華達州墜毀。
一旦發電機失靈,無人機可依靠備用電池繼續飛行,但只能持續大約1小時。如果不能及時返回基地,無人機操縱員通常不得不操作飛機墜毀在偏遠地區,以防傷人。
2015年2月4日,一架“死神”在索馬里上空執行偵察任務時,發電機突然故障,操縱員試圖把無人機飛回位于吉布提的基地。但是,在距離基地大約50公里時,備用電池電量耗盡,操縱員被迫操縱飛機墜落在海中。
2014年1月,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配備的一架“死神”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市附近執行監視飛行任務,發生同樣問題,操縱員也不得不操縱飛機墜海,以免落入人口稠密區。事故調查報告顯示,那是9個月內“死神”的發電機第18次失靈。

2014年10月20日,一架“死神”無人機在尼日爾墜毀,調查人員認為墜毀是因為后方駕駛員操控失當。
軍方人員和制造商發現,發電機上3個部件可能是罪魁禍首,但是他們弄不清這些部件失靈的具體原因。“死神”項目主管萊斯特去年3月在報告中說,調查持續超過一年,發現“大量制造質量問題”,但是仍沒有找到導致事故的確切原因。
一些空軍官員說,“死神”去年7月開始安裝備用發電機,一旦主發電機失靈,“死神”可繼續飛行最多10小時。
【軍方試圖瞞報事故】
按照五角大樓的政策,軍方有義務公布飛行器全部重大事故,但是實際上僅主動公布了去年20起無人機重大事故中的半數;另外5起事故在遭曝光后軍方才予以證實。
《華盛頓郵報》依據《信息自由法》,向軍方索取了更多信息。20起無人機墜毀或嚴重損壞事件中,19起發生在美國以外,包括阿富汗、伊拉克、非洲之角地區、敘利亞和利比亞。其中一架“捕食者”去年3月遭敘利亞軍隊防空導彈擊落。
就其中兩起事故的發生國,軍方拒絕公布。
另外,陸軍也損失4架無人機,為類似“捕食者”的“灰鷹”式。3起事故發生在阿富汗,1起在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