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第四十二集團軍某特戰旅貫徹落實軍改精神打造新型作戰力量,后勤保障積極適應現代戰場需求向專業化轉型——
特戰戰斗保障走向“任務訂制”
衛星提供通信與定位服務,無人機、雷達傳來實時偵察信息,“量身訂制”裝備物資保障戰術行動……1月中旬,在某演練場密林深處,第42集團軍某特戰旅一支由數人組成的特戰小組穿越重兵布防的藍方陣地,尋找對手隱蔽的指揮所。
“現代戰場對特種兵提出更高的要求,戰斗保障也要從千篇一律走向‘任務訂制’。”該旅旅長胡宗平介紹,根據不同的地形、敵情、天候及任務區分等多個要素,他們研究制訂50余種戰斗保障模式,有效提升了部隊作戰能力。
后方情報中心對對手兵力的調動、防御態勢的調整進行分析整理后,都會傳到一線特戰隊員的信息終端上。根據上級實時傳輸的情報信息,特戰小組成功避開藍方布防陣地,從防御“縫隙”里鉆了進去。“特種兵猶如尖刀上的刀尖,后方的保障力量如同刀身和刀柄,沒有后方的保障,刀尖是難以插進敵人要害的。”該旅參謀長田偉告訴記者,在行動前,各級對任務所需的情報、通信、火力、兵力等諸多情況展開系統研究,專門調集衛星、無線通信網、遠程火炮及空中力量對行動進行支持。
在行動方案上記者看到,特戰小組按照任務,區分為狙擊手、武器手、通信手等多個崗位,而每個人攜帶的裝備物資各不相同。“特種小組人數較少,且深入敵后,體力是十分寶貴的戰斗資源,攜帶的每件物資都需精細籌劃。”田偉說,該旅摒棄了過去戰備物資整齊劃一的習慣,結合任務情況、人員特點、專業需求等,有針對性地攜帶各類戰備物資,確保什么有用就帶什么,需要多少就帶多少,真正實現精細化、專業化的特種作戰保障。
突破一道道防線,特戰小組發現藍方指揮所,通過定位設備,迅速將目標坐標信息發回情報中心。不多時,導演部顯示,藍方指揮所被遠程炮火覆蓋,“斬首”任務完成。撤離時,特戰小組與藍方展開激戰,并丟棄了部分物資。后方指揮所迅速聯系空中力量,在計劃補給點空投補給箱。執行協調任務的參謀人員介紹,特戰隊員攜帶的裝備物資,在出發前按照重要程度進行分類,遇到危急情況時,能夠分級丟棄,同時后方也制訂詳細方案與之對應,最大限度達到完成任務、安全撤離的目的。
“對于專業化、精細化的特種作戰保障,我們的研究才剛剛開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胡宗平說,戰斗保障必須要與情報信息、戰備、訓練等多項工作相結合,系統籌劃,才能更好地發揮特種作戰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