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植保服務隊員在調試無人機

極飛農業副總經理龔槚欽

無人機為玉米地打藥
無人機+農業是下一個爆發點?2015年是無人機元年,經歷了航拍、求婚等新潮應用的無人機,吸引了足夠的眼球。那么,下一個引爆點在哪?或許是農業?
傳統農業經歷著耕種管收四個環節,假農藥,噴灑過度……這些都是傳統農業的痛點。廣州極飛科技團隊剛剛結束6500公里的農村考察,他們發現中國農業的現狀:機械化逐步推進,傳統勞動力嚴重老齡化。在華東、華北地區,他們也看到,目前統防統治的農業補貼遭遇尷尬:政府花了錢,苦于無法監管落實情況。
2015年,極飛農業在全國作業56萬畝農田,他們有著更大的夢想:逐鹿中原。
國土資源部公布的 《2014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共有20.27億畝。
近日,本報記者對話極飛科技副總經理龔槚欽,講述無人機與農業擦出的火花。
農業現狀:機械推進 勞動力老齡化
近期,極飛農業團隊完成了半個月的農村考察,行程6500公里,經廣東、江西、安徽、湖北、河南、江蘇等六個省份,走訪了幾百個村莊。
在華東、華北地區,他們也看到,目前統防統治的農業補貼遭遇尷尬:政府花了錢,苦于無法監管落實情況,農民也看不到農業疫苗的效果。
廣州日報:近期你們到華東、華北地區考察了一下農業現狀,組織這次考察的初衷是什么?
龔槚欽:我們在2013年的時候第一次去新疆,我們當時只是說去旅行一下,看一下新疆的情況,結果就發現農業結合無人機的契機,新疆那邊我們現在已經基本上建設得差不多了,也開始規模化運作了。所以我們想看看華東、華北地區這些平原地區有沒有這樣的一種農業+無人機應用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就去了。
廣州日報:你們考察中看到的農業現狀如何?
龔槚欽:我們發現在河南有14萬的農機手,他們有人開拖拉機耕地,有人開播種機,有人開收割機。這14萬人其實就是在提供服務的人。在當地叫麥客,因為河南小麥比較多。其實這就是服務公司的雛形,只要把他們聚集起來,通過正規化培訓,然后品牌化,盡量降低運營成本,這就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好的切入點。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比如說,他就非常分散,農機信息不對等。比如說在這個地方收割機是這個價格,在那個地方是那個價格。
我們覺得市場出現這些不平衡現象,就是目前的一些問題。還有,就是剛才我說的政府監管力不從心,政府也想監管,哪個政府不想弄得清清楚楚的,但是就苦于沒法監管。我們要告訴農民,告訴政府說(補貼)哪里真正在被使用。這就是我們看到現狀以及我們能夠解決的。
管理環節:農民最頭痛 技術最薄弱
目前極飛已經完成56萬畝的商業化作業面積。無人機作業可以空中拍攝,通過光譜分析得知是什么病蟲害,有多大的規模,從而做到精準殺蟲,還可以減少農藥的施放。
廣州日報:為什么最開始選擇在新疆棉花地應用無人機?
龔槚欽:新疆那邊地勢比較開闊,人口密度比較少,比較便于做無人機的這個事業。我們前期對這個東西也不確定一定能夠成功,所以我們先切入到最艱難的地方去嘗試。如果那邊成功,那其他地方復制的話會更容易一些。
廣州日報:新疆無人機的應用主要是側重哪方面呢?
龔槚欽:就是農藥、肥料的噴灑。
廣州日報:目前無人機作業面積如何?針對的作物有哪些?
龔槚欽:我們今年在新疆完成了56萬畝的商業化作業面積。其實我們做了幾乎新疆所有的經濟作物,有玉米、辣椒,還有小麥、番茄。
廣州日報:新疆的經驗是否可以應用到華東、華北地區?
龔槚欽:對于我們一家科技公司來說,要去真正了解農業的這個需求。那么,我們其實在做的事情是把無人機應用到農田里面去——如何架起農田、農民、人和科技中間的橋梁的,我們在新疆嘗試做這個事情。但是更重要對我們來講,是我們如何在那里使用無人機, 管理人去使用無人機。這些經驗對于將無人機應用到其他地方非常重要。
廣州日報:最初無人機進入新疆市場是不是比較困難?
龔槚欽:我們在新疆其實做的是直營服務,類似順豐或者是京東,我們給農民提供服務,我們不賣飛機。我們看到了整個農藥噴灑或者植保市場上的一些問題。土地不是農民自己的,農民就不可能花幾千萬元去買一些設備,鋪設管道架構滴灌噴灑系統,如果自己雇人來機器化作業要花更多的錢,因為效率比較低。農民自己受教育的程度相對較低,那么通常是買農藥也好,買肥料也好都是聽口碑。還有一部分商家為了牟利會給農民提供一些錯誤信息,比如說你地里面只有一種害蟲,他會說還有(其他種類害蟲),你要加這個這個(農藥)。所以我們發現這點以后,覺得不應該把飛機賣給他們,想解決問題只能從頭來過,我們當時萌生做直營服務這念頭,我們能規范做事的方式,我們可以請植保研究方向的學生,他們去地里面跟專家學習蟲害是由什么變化引起的。可以給農民提供好的指導,這是免費的,為的是讓他們能相信我們,然后用我們的服務去幫助他們殺蟲,我們可以保證說農民用的都是真藥,可以保證效果。
廣州日報:對比華東、華北地區和新疆的情況,無人機應用是不是有一些地理上區別?
龔槚欽:有,新疆大規模的農場比較多一些。新疆風比較大,所以出了很多的防風林,因為新疆的地況相對復雜。為了防止風把莊稼吹壞,我會種上白楊樹,做成防風林。河南不一樣,風較小一些,河南土地流轉也較好一些。所以地都是連在一起的,一望無際。無人機作業效果更好。相對于新疆,有可能在河南,湖北、山東地區我們作業效率會更高一些。
安徽、江西、廣西、福建或者廣東,這些是山區和丘陵地帶,飛行的效率就會低,因為這是梯田,高度不一樣,你得換個地方再飛一下。不過這種事情,總會有市場去調節價格杠桿。比如說,廣東打藥也比新疆貴好多,新疆可能8塊錢一畝,10塊錢一畝,廣東就要20多塊。
廣州日報:在管理這一環節中,無人機這類科技公司是不是相對容易介入?
龔槚欽:相對較容易些。比如說我們可以用飛機在空中進行拍攝,通過光譜分析,我們就精確地知道是什么病蟲害,有多大的規模。這邊(農田)打藥,然后大家都去買藥,導致大量農藥的浪費,土地也會污染。我們將越來越精準(殺蟲)。今年我們也加入了精準農業協會,這個協會就是全世界各國在一起研究如何能夠點防點治,這個地方暴發了一個病蟲害,然后我們就專門撲殺這一塊就行了,類似于這樣一項技術,那未來一定是往這個方向發展,有了這個以后我們就可以減少對于這個轉基因農作物的依賴,還會減少農藥的施放。
下一個爆發點:農業或率先爆發
農村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在流失,勞動力成本在上升,而現實的另一面是18億畝廣闊的良田。無人機標準流程化的作業將成本大大壓縮,以及它高效精準的作業,對接上這大大的需求。“我們看到農業會率先爆發,因為需求量極大。”
廣州日報:假設一個作業飛機丟失了,會不會通過一些技術手段讓它銷毀?
龔槚欽:不用銷毀,銷毀這個本身會產生二次傷害,我們的飛機上面都有強制的黑匣子,飛機肯定會丟,丟了以后,我們要做的事情是找救護員,首先飛機上面有黑匣子,不停地發送飛機的坐標,就算黑匣子沒有,我們也有做航行記錄,它最后一次在哪里出現。我們有自己的專業服務團,飛機一旦失控或丟了以后,知道應該怎么去處理。
飛機撞到電線桿等物體會有的,但是撞人目前還沒有發生過,同時我們已經引入了保險機制。
廣州日報:新疆作業面積是56萬畝,華東華北地區大概多少?
龔槚欽:我們剛剛調研完了,還在配置任務,在全國我們的目標是做到300萬~500萬畝。
其實我們現在培養的這么多人未來都是我們的核心團隊,我們在逐鹿中原,就靠這些精兵強將。明年就是要實施逐鹿中原計劃。
廣州日報:這一塊的想象空間非常大?
龔槚欽:就中國目前我們了解大概有1/3的土地適合于無人機區去作業,就光噴灑這一項,就有上千億的市場,那就更不用說加農藥加了其他服務在里面,所以說這個市場很大。
廣州日報:農業+無人機會成為下一個爆發點?
龔槚欽:肯定是在這里。我們看到農業會率先爆發,因為需求量極大。人口老齡化,農村人口老齡加速,農村勞動力流失非常嚴重,勞動力成本也在上升。另外,農業無人機不像以前幾百萬、幾十萬元的飛機,可能幾萬塊錢就可以(買到)。這樣一來,把這個無人機運營成本急劇下降,并且通過我們自己的培訓,還有跟農戶的合作,把每一畝農田的作業成本拼命地往下降,自然而然帶來了社會和市場的價值。
傳統農業經歷著耕種管收四個環節,假農藥,噴灑過度……這些都是傳統農業的痛點。廣州極飛科技團隊剛剛結束6500公里的農村考察,他們發現中國農業的現狀:機械化逐步推進,傳統勞動力嚴重老齡化。在華東、華北地區,他們也看到,目前統防統治的農業補貼遭遇尷尬:政府花了錢,苦于無法監管落實情況。
2015年,極飛農業在全國作業56萬畝農田,他們有著更大的夢想:逐鹿中原。
國土資源部公布的 《2014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共有20.27億畝。
近日,本報記者對話極飛科技副總經理龔槚欽,講述無人機與農業擦出的火花。
農業現狀:機械推進 勞動力老齡化
近期,極飛農業團隊完成了半個月的農村考察,行程6500公里,經廣東、江西、安徽、湖北、河南、江蘇等六個省份,走訪了幾百個村莊。
在華東、華北地區,他們也看到,目前統防統治的農業補貼遭遇尷尬:政府花了錢,苦于無法監管落實情況,農民也看不到農業疫苗的效果。
廣州日報:近期你們到華東、華北地區考察了一下農業現狀,組織這次考察的初衷是什么?
龔槚欽:我們在2013年的時候第一次去新疆,我們當時只是說去旅行一下,看一下新疆的情況,結果就發現農業結合無人機的契機,新疆那邊我們現在已經基本上建設得差不多了,也開始規模化運作了。所以我們想看看華東、華北地區這些平原地區有沒有這樣的一種農業+無人機應用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就去了。
廣州日報:你們考察中看到的農業現狀如何?
龔槚欽:我們發現在河南有14萬的農機手,他們有人開拖拉機耕地,有人開播種機,有人開收割機。這14萬人其實就是在提供服務的人。在當地叫麥客,因為河南小麥比較多。其實這就是服務公司的雛形,只要把他們聚集起來,通過正規化培訓,然后品牌化,盡量降低運營成本,這就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好的切入點。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比如說,他就非常分散,農機信息不對等。比如說在這個地方收割機是這個價格,在那個地方是那個價格。
我們覺得市場出現這些不平衡現象,就是目前的一些問題。還有,就是剛才我說的政府監管力不從心,政府也想監管,哪個政府不想弄得清清楚楚的,但是就苦于沒法監管。我們要告訴農民,告訴政府說(補貼)哪里真正在被使用。這就是我們看到現狀以及我們能夠解決的。
管理環節:農民最頭痛 技術最薄弱
目前極飛已經完成56萬畝的商業化作業面積。無人機作業可以空中拍攝,通過光譜分析得知是什么病蟲害,有多大的規模,從而做到精準殺蟲,還可以減少農藥的施放。
廣州日報:為什么最開始選擇在新疆棉花地應用無人機?
龔槚欽:新疆那邊地勢比較開闊,人口密度比較少,比較便于做無人機的這個事業。我們前期對這個東西也不確定一定能夠成功,所以我們先切入到最艱難的地方去嘗試。如果那邊成功,那其他地方復制的話會更容易一些。
廣州日報:新疆無人機的應用主要是側重哪方面呢?
龔槚欽:就是農藥、肥料的噴灑。
廣州日報:目前無人機作業面積如何?針對的作物有哪些?
龔槚欽:我們今年在新疆完成了56萬畝的商業化作業面積。其實我們做了幾乎新疆所有的經濟作物,有玉米、辣椒,還有小麥、番茄。
廣州日報:新疆的經驗是否可以應用到華東、華北地區?
龔槚欽:對于我們一家科技公司來說,要去真正了解農業的這個需求。那么,我們其實在做的事情是把無人機應用到農田里面去——如何架起農田、農民、人和科技中間的橋梁的,我們在新疆嘗試做這個事情。但是更重要對我們來講,是我們如何在那里使用無人機, 管理人去使用無人機。這些經驗對于將無人機應用到其他地方非常重要。
廣州日報:最初無人機進入新疆市場是不是比較困難?
龔槚欽:我們在新疆其實做的是直營服務,類似順豐或者是京東,我們給農民提供服務,我們不賣飛機。我們看到了整個農藥噴灑或者植保市場上的一些問題。土地不是農民自己的,農民就不可能花幾千萬元去買一些設備,鋪設管道架構滴灌噴灑系統,如果自己雇人來機器化作業要花更多的錢,因為效率比較低。農民自己受教育的程度相對較低,那么通常是買農藥也好,買肥料也好都是聽口碑。還有一部分商家為了牟利會給農民提供一些錯誤信息,比如說你地里面只有一種害蟲,他會說還有(其他種類害蟲),你要加這個這個(農藥)。所以我們發現這點以后,覺得不應該把飛機賣給他們,想解決問題只能從頭來過,我們當時萌生做直營服務這念頭,我們能規范做事的方式,我們可以請植保研究方向的學生,他們去地里面跟專家學習蟲害是由什么變化引起的。可以給農民提供好的指導,這是免費的,為的是讓他們能相信我們,然后用我們的服務去幫助他們殺蟲,我們可以保證說農民用的都是真藥,可以保證效果。
廣州日報:對比華東、華北地區和新疆的情況,無人機應用是不是有一些地理上區別?
龔槚欽:有,新疆大規模的農場比較多一些。新疆風比較大,所以出了很多的防風林,因為新疆的地況相對復雜。為了防止風把莊稼吹壞,我會種上白楊樹,做成防風林。河南不一樣,風較小一些,河南土地流轉也較好一些。所以地都是連在一起的,一望無際。無人機作業效果更好。相對于新疆,有可能在河南,湖北、山東地區我們作業效率會更高一些。
安徽、江西、廣西、福建或者廣東,這些是山區和丘陵地帶,飛行的效率就會低,因為這是梯田,高度不一樣,你得換個地方再飛一下。不過這種事情,總會有市場去調節價格杠桿。比如說,廣東打藥也比新疆貴好多,新疆可能8塊錢一畝,10塊錢一畝,廣東就要20多塊。
廣州日報:在管理這一環節中,無人機這類科技公司是不是相對容易介入?
龔槚欽:相對較容易些。比如說我們可以用飛機在空中進行拍攝,通過光譜分析,我們就精確地知道是什么病蟲害,有多大的規模。這邊(農田)打藥,然后大家都去買藥,導致大量農藥的浪費,土地也會污染。我們將越來越精準(殺蟲)。今年我們也加入了精準農業協會,這個協會就是全世界各國在一起研究如何能夠點防點治,這個地方暴發了一個病蟲害,然后我們就專門撲殺這一塊就行了,類似于這樣一項技術,那未來一定是往這個方向發展,有了這個以后我們就可以減少對于這個轉基因農作物的依賴,還會減少農藥的施放。
下一個爆發點:農業或率先爆發
農村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在流失,勞動力成本在上升,而現實的另一面是18億畝廣闊的良田。無人機標準流程化的作業將成本大大壓縮,以及它高效精準的作業,對接上這大大的需求。“我們看到農業會率先爆發,因為需求量極大。”
廣州日報:假設一個作業飛機丟失了,會不會通過一些技術手段讓它銷毀?
龔槚欽:不用銷毀,銷毀這個本身會產生二次傷害,我們的飛機上面都有強制的黑匣子,飛機肯定會丟,丟了以后,我們要做的事情是找救護員,首先飛機上面有黑匣子,不停地發送飛機的坐標,就算黑匣子沒有,我們也有做航行記錄,它最后一次在哪里出現。我們有自己的專業服務團,飛機一旦失控或丟了以后,知道應該怎么去處理。
飛機撞到電線桿等物體會有的,但是撞人目前還沒有發生過,同時我們已經引入了保險機制。
廣州日報:新疆作業面積是56萬畝,華東華北地區大概多少?
龔槚欽:我們剛剛調研完了,還在配置任務,在全國我們的目標是做到300萬~500萬畝。
其實我們現在培養的這么多人未來都是我們的核心團隊,我們在逐鹿中原,就靠這些精兵強將。明年就是要實施逐鹿中原計劃。
廣州日報:這一塊的想象空間非常大?
龔槚欽:就中國目前我們了解大概有1/3的土地適合于無人機區去作業,就光噴灑這一項,就有上千億的市場,那就更不用說加農藥加了其他服務在里面,所以說這個市場很大。
廣州日報:農業+無人機會成為下一個爆發點?
龔槚欽:肯定是在這里。我們看到農業會率先爆發,因為需求量極大。人口老齡化,農村人口老齡加速,農村勞動力流失非常嚴重,勞動力成本也在上升。另外,農業無人機不像以前幾百萬、幾十萬元的飛機,可能幾萬塊錢就可以(買到)。這樣一來,把這個無人機運營成本急劇下降,并且通過我們自己的培訓,還有跟農戶的合作,把每一畝農田的作業成本拼命地往下降,自然而然帶來了社會和市場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