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偷排偷放一直是令環境監測部門頭疼的事,隨著無人機在民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許多地方已經開始采用高科技無人機進行環境監測。近日,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對兩架固定翼和一架多旋翼無人機完成驗收。在今后的環境監測工作中,監測部門人員將通過航拍的高空監測手段讓環境違法行為無可遁形,為環保執法提供有力依據。
偷排偷放——環境監測一大難點
近日,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綜合信息部工程師曹亞明參與了石家莊西部山區對無人機各項技術指標進行的現場驗證,他表示,“成功驗收遙測無人機系統后可以利用無人機進行區域性集中監測,為環境執法提供有力依據。”
試飛時所采用的是固定翼無人機,無人機機長1.8米、翼展2.6米。一名環境監測人員操作無人機升空,另一名環境監測人員坐在電腦前,分析飛機傳回來的實時照片,照片分辨率很高,能達到0.1米,廠房、煙囪一目了然。
環境監測中心站此次驗收的固定翼無人機最大時速能達到140公里,續航時間為2小時,最大飛行高度為3500米,能抗6級大風,受氣象因素影響較小,可以快速地對平原、山區等各種地形進行大范圍檢查。多旋翼飛機最大飛行高度2500米,最大時速40公里,航程為5公里,能抗5級風,盡管時速較低,航程也較短,但可以進行懸停拍攝取證。
“地面+衛星+無人機”——環境立體監測格局
據了解,新環保法于去年元月1日開始實施以來,我省通過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利劍斬污”等專項行動重拳治污,一年來查處非法企業3486家,抓獲犯罪嫌疑人1846人,全國力度最大。但由于環境監測能力薄弱,加上全省排污企業分布廣、數量多,企業不定時偷排等,還存在執法死角和盲區。
曹亞明說,無人機將彌補地面檢查執法在空間覆蓋、衛星遙感在時間連續性上的不足。據介紹,無人機可隨時起飛,時效強,機動性好,能直接飛到企業上空拍攝取證,不受人為干擾,可為環境執法提供及時、準確的高分辨率數據。無人機的投入應用,也讓我省環境保護形成了“地面環境執法+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的立體監測格局。
無人機——為冬奧會保駕護航
此次完成驗收的無人機將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拋頭露面,為環境保駕護航。
對于承辦2022年冬奧會部分項目的塞外小城崇禮,河北省將按照符合奧運會要求的國際標準,深入開展大氣、水污染防控和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改善生態環境。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先摸清底數。崇禮區總面積2334平方公里,海拔從814米延伸到2174米,全憑執法人員用“腳”排查,耗時費力。因此,我省計劃今年利用無人機對崇禮區的污染源進行全面排查。
曹亞明說,無人機在環境監測、生態環境保護上還有更多作用。比如,出現突發環境事件后,無法判定現場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氣體,可以借助多旋翼無人機進入內部探查;通過衛星遙感監測發現某個自然保護區內出現一些問題,可以通過無人機進行再次核查,砍樹、建房等行為都能及時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