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智慧農業博覽會今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展會時間為3月30日-4月1日,共三天。博覽會以“高效、精準、智能”為主題,涵蓋節水灌溉、溫室園藝、農業物聯網、農用航空植保等高科技農業領域。近年來由于植保無人機的火熱,無人機作為農具的地位日益引起市場的關注,此次展會中航天信攜天敵Ⅱ進行參展,引起了參會者的關注和好評。
天敵Ⅱ是中航天信的最新產品,據中航天信行業客戶經理張洪建介紹,天敵Ⅱ機身采用模塊化設計,實現電池和藥箱的快速拆裝,作業換藥間隙時間不超過1分鐘,每天可提升15%的作業時間。同時為了節約農戶的時間,電池支持極速充電,20分鐘即可充滿,充滿一次可使用12分鐘,在12分鐘內,可以完成10到15畝的作業量,適合散戶使用。天敵Ⅱ可以載藥5千克,不一味追求大容積是中航天信根據自身的服務模式確定的。
中航天信展位/圖
中航天信運營總監張濤在接受宇辰網采訪時表示,天敵Ⅱ多旋翼農業植保無人機秉承一貫輕量化、智能化、模塊化的設計理念,更加強調現場作業的安全可靠性和便捷性,給飛防人員帶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操作理念。
據了解,中航天信這種模式并不是直接向用戶銷售產品,而是主打服務,在村鎮一級建立服務站,通過服務站來向農戶推廣農業無人機使用技術,用最本土化的服務把這種新技術新產品帶給農村,給農民提供便利。
天敵II參展/圖
基于此,中航天信在江西提出了“植保飛躍”計劃,從中又細分出了兩個子計劃,分別是“兩機兩網”和“千村千畝千人”計劃。其中,“兩機”,一個代表中航天信最新發布的農業植保專用機型--“天敵II”,另一個則是他們獨特的農田測繪系統。
“兩網”包括天網和地網。天網代表他們的數據運控云平臺--UCOC天信云網,即通過天網的規劃和運營來降低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和準入門檻,同時對飛行作業實時監控。對于手動遙控無人機來說,對飛手的技能要求很高,勞動強度也很大,而中航天信則建立了這種后臺智能化、現場傻瓜化的技術模式,現場操作流程只需要一鍵起飛、一鍵降落、換藥換電池就ok了,其余的都交給無人機系統來做,伏浩把這種操作方式稱之為“類智能”。
關于“地網”,則是指本地化的渠道建設,他們為配合渠道發展提出了“千村千畝千人”計劃,這也是整個農業植保飛躍計劃的重心。該計劃中提出要發展出一千個以上的自然村,每個村至少要提供一兩千畝適合無人機植保的地塊,然后再培訓出一個專門“照顧”這塊地的本地飛手,側重點主要放在發展符合條件的“千人”之上。
中航天信試圖通過建立一種立體的、萬眾參與的、本地化服務的商業模式,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打造利益共同體,讓農民盡快接受無人機植保新模式并從中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高效率和高收益。
張濤表示,中航天信未來還將進行充分的數據挖掘工作,農藥噴灑的作業數據對未來農業種植的指導意義是非常明顯的。不僅是政府和種植戶,包括整個農業種植產業鏈中的商家都會需要這類數據來支撐他們的經營活動,它必會成為未來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的基礎。
“減施增效”是植保無人機的核心目標,它關系國計民生、締結生態文明、惠及子孫后代,只有技術創新、精心組織、科學管理、大眾參與、堅持不懈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中航天信力求通過踐行“兩機兩網”和“千村千人千畝”兩大工程,推動農業植保機械化、自動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進程。
中航天信此次參加第四屆中國智慧農業展,貼合“高效、精準、智能”的主題,也積極響應了國家十三五規劃。在十三五規劃中再次提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占制造業整體水平將從8%提高到50%,農機裝備被列為十三五期間我國重點發展的十大產業之一。
據悉,本屆中國智慧農業博覽會由中國智慧農業產業聯盟聯合振威展覽集團共同主辦,展會面積達12000平方米,有20余個國家的400多家展商參與了此次展會,預計專業觀眾將突破20000人次。
與博覽會同時舉行的還有2016中國智慧農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該論壇旨在建立一個農業行業專家、農業企業家、農業投資專家之間傳播思想和理念、交流、合作的高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