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噴灑農藥、送快遞,中國的鄉村,正在上演現代化的場景。而城里人玩轉了汽車、單反相機、馬拉松、戶外登山,又開始琢磨起自備無人機航拍視頻。
雖然政策監管不明晰、行業魚龍混雜,無人機行業還在糾結敏感期,但不能否認,中國無人機發展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一方面,相對無人機最大的消費國美國來說,中國的監管政策模糊,短期內給了很多企業野蠻生長和創新的機會;另一方面,中國人口基數大,市場消費潛力大。
監管政策出臺前夕,和國外熱鬧的企業組隊游說相比,國內圍繞可能的監管布局,則是另一番熱鬧。
監管服務生意
如何監管?由誰監管?背后利益暗涌。
參 與利益博弈的,包括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大大小小的企業。行業協會以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AOPA)為代表,他們推出了“U Cloud”(下 稱優云)輕小型無人機監管系統,于2015年底測試上線。旨在解決無人機“黑飛”、申報飛行計劃不暢、空中監管難的問題,無人機通過該系統實名注冊。
AOPA是中國民用航空局主管的行業協會,優云是該協會和一家企業主導開發的低空空域民用無人機飛行管理系統。據媒體報道,民航局的飛標司稱,除玩具類的無人機以外,其他無人機都應當連接云服務提供商。
一位已進駐U Cloud的湖北企業說,他們主要通過購買一個硬件,然后接入優云系統,價格為每臺機器“300元”(該價格未經AOPA證實)。
值得關注的是,同期,大疆也宣布推出大疆遙控航空器管理系統。
據稱,用戶可通過手機應用程序與航空器進行聯網,提前申報飛行計劃,亦可在操控飛行的過程實時獲取限制飛行空域等飛行情報信息,建立與管理部門的有效溝通。
大疆方面強調“免費開放”,免費把系統交給政府運營,免費向行業開放,免費提供給用戶。
記者采訪的幾家無人機創業公司,有不少人提出,希望能有真正的獨立第三方來負責監管系統,不以盈利為目的。也有企業表示,還是應該由政府來牽頭做監管系統。
無人機駕駛證
在采訪過程,很多企業都有涉足無人機培訓業務。
在某央企無人機項目負責人看來,一家小公司單賣硬件很難活下來,他們的核心業務是用無人機做策劃項目,一些小無人機公司的主營業務一般還包括外包服務、培訓等。
記 者熟悉的一家無人機培訓機構,宣稱是經過中國AOPA(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審定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培訓機構。主要為民用多旋翼無 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提供專業的駕駛員、機長資格培訓,經考試合格,可獲得由AOPA頒發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機長駕駛證。
該公司在湖北某地級市占地200多畝,并且與當地職業技術學校合作培訓。
該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很多人都躍躍欲試,想學習無人機技術。包括職校學生、相關單位技術人員,還有農村剩余勞動力,返鄉青年。培訓價格多在20天1萬元左右。
“我們都是很便宜的價格,外地更貴。”老板說。培訓市場剛起步,各類培訓價格,從一萬多到五萬多不等,還有的培訓機構價格甚至在五萬以上。
相關資料顯示,AOPA 統計的無人機培訓機構,去年為43家,到今年已增長到57家。
據媒體報道,目前有企業開始將無人機培訓,從職業培訓轉向青少年教育培訓,或許不遠的將來,無人機培訓會像駕校培訓一樣平常和火爆。
當然,上述培訓企業負責人說,第一期招到了60人,并不算太理想,還有太多有想法的人未付諸實踐。
他們希望無人機監管的風來得更猛烈一些,期待“考無人機駕駛證,會像考駕照一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