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規模化種植的加快,統防統治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無人機的高效率和規模化操作為做無人機的企業和購買無人機的服務組織或農戶提供了盈利 的可能性,只有盈利,一個行業才能市場化,才能發展下去。
第三,人工打藥正成為種地的一種負擔,成本高、效率低,而且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在農村勞動力缺失的今天,很多的打藥隊成員多是留守在農村的中老年人,況且并非為自家耕地作業,噴灑質量并不高,重噴和漏噴現象比較普遍,而且 長期背機打農藥對身體的潛在危害也很大。
無人機噴灑農藥,技術相對成熟及操作穩定后,噴灑效果會高于人工噴灑,噴灑均勻,霧化好,而且直升機的螺旋槳產生的風力可以掀開植物,讓農藥噴 到植物根部;斷點續噴,漏噴重噴小;加之對作物傷害小,綜合防治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實現了人機分離,農藥在噴灑過程中幾乎對人沒有危害,提高了農藥 噴灑的安全性。
第四,從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的角度來說,從耕到種到收都實現了機械化操作,唯有植保沒有實現機械化操作。
河南伊諾航空科技總經理胡鑒告訴記者,因為植保對機械化要求很高,它處在作物的生長階段,是不可毀壞性的。人工防治作業存在難題,如水稻田有水 ,穿膠鞋進去很笨重,光腳進去防治有有劃破腳的危險,而對于玉米等高桿作物來說,人工打藥會造成作物枝葉受損等。此外地走式植保機械作業時存在毀苗 率過高的問題,我們偶爾會看到一些國外用載人大飛機噴撒農藥的,但是大飛機噴灑缺點很多,雖然還在撒但是普及率最高也就是30%,國內大部分地區不具備 條件,施藥的效果也不理想。
那么無人機的適應性就比較強,通過空中作業,不受山地、水田等地形因素,壟作、平作等種植方式,高稈、矮稈、林果以及作物生長周期的限制,有效 解決作業難問題。
第五,人工噴灑沒有行業標準是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的重要原因,無人機植保可以使行業走向標準化和規范化。
據了解,我國農藥的有效利用率約為30%,另有60%-70%的農藥流失到土壤、水源或漂移到環境中,也就是說大部門的農藥不僅沒有起到防控作用,反而污 染了環境。人工噴灑的整個用藥量是偏高的,并沒有標準的規定一畝地的用藥量在多大范圍內,農藥的質量和數量都無法監控。所以果蔬種植者通常是這樣的 兩種情況:自己吃的一塊地,對市場銷售的另外一塊地。這非常可怕的,直接導致了中國農產品的出口瓶頸。
那么一旦無人機市場成熟起來,就會出現行業標準,可以規定一畝地要用多少的藥劑,植保無人機采用的GPS測速,用速度控制噴頭農藥噴量和開關,實 現農藥自動定量精準控制噴灑;此外,噴霧裝備的藥劑物化質量直接影響農藥在作物上的沉積分布,無人機在實現科學施藥方式的同時,根據霧化原理,掌握 噴嘴與靶標物體的距離,保證農藥有效利用,這樣就可以按照行業或國家的施藥標準規范作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