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偵五無人機側面
(原標題:我的航空報國夢)
20世紀70年代在北航研制新機成功后合影
王祖滸
一九五六年王祖滸及夫人與蘇聯專家合影
1954年與蘇聯專家留影
王祖滸先生畢生致力于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事業,曾任航空工業部發動機管理局局長、中國輕型燃氣輪機開發中心主任,經歷了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
他生于1925年,1948年畢業于廈門大學航空工程系,2015年去世,享年90歲。本文是他的遺稿節選,展現了他一生中與航空航天相關的幾個片斷。從中,我們不僅可以深刻體會到中國航空工業起步階段的艱辛,也可以感受到老一輩中國航空人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
難得的機遇
1942年,我正在讀高中一年級,日軍發動了浙贛戰役,我家被迫逃難到福建省建甌縣。當時戰爭頻仍,我們躲避的防空洞也被日機炸中,剛剛沖出防空洞,身后的房屋已燃起了大火,連同防空洞一起被燒毀,我僥幸撿回一條命。
當時,省立福州高中遷移到沙縣,我進入福高插班高二。福高是福建省最好的中學,學習管理嚴格。1944年夏,我高中畢業,走投無路之際,福州高中因我學習成績優異,保送我進入廈門大學讀書。正好廈大新開辦航空工程系,與我的愿望相符合。
航空發動機為航空飛行器提供所需動力,是飛機的心臟,是高科技的突出代表,被譽為“工業與科技之花”,這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航空發動機專業,我迫切希望學習和掌握這項高難學科,為圓自己的飛機夢邁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