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發展,天翼合創已經掌握了基于衛星遙感等數據的農業病蟲害監控以及預報技術,并可利用測繪數據完成噴灑地塊分析、飛機航線自動設定。最終在網絡平臺上整合這些數據,為植保無人機的使用者提供大數據支持和調配管理服務。
無人機&機器人網:據了解,貴公司在第四代植保無人機TY4SA-10上花了很大力氣,它有何特點?
馬勇:TY4SA-10是我們公司第四代植保無人機,我們為什么發展到第四代呢?因為前兩代產品是我們軍工產品轉化過來作為農用飛機的,但是在田間使用時就會發現很多問題,用了一年多將近兩年的時間改進發展到這一代,第四代的產品宗旨是:我們不再是飛行器了,我們是農機了,是能下地干活的拖拉機了。它的一切目的都是對于農業的需求,第一,作為農機來講,對于購買它的人來說,不能承擔太大的經濟損失,因為作為飛行器來講,一旦墜毀以后,那幾乎是百分之百的損失了,不像我們地面機械出現問題叫拋錨,飛行叫墜毀,所以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從技術上也變化成農機了,就是它一旦摔了以后,它不會造成很大的損傷,修復的代價非常小,用戶不用承擔太大的經濟損失;第二,就是農業的需求,農業的需求就是機械在作業防治病蟲害期間,最佳的作業時間就三天,前后一拖,最多就五天,那么你五天之內設備出現故障,返廠維修需要一兩個月,就錯過最佳時間了,所以我們理念就是,盡量讓飛機不摔,萬一出現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快速的修復,保證這幾天正常作業,把防治病蟲害這事兒干完,否則的話,這塊農田是肯定要減產的;第三,我們中國的農田特別的大,相對的從業人員不可能是那種高精尖的人才,而且面對的人的數量特別的大,所以,我們的飛行員必須是那種快速培養的,如果按照咱們飛機的飛行員培養,培養個幾年,或者按照常規的路數,一個無人機培訓,兩三個月,那這個也是沒有辦法推廣的,因為中國的農田太大了,需要的無人機飛手太多了,這種無人機飛手如果不能快速培養,那這個行業就沒法用了。我們基于無人機的前兩個特點(修復代價小、快速修復),只要無人機擁有這些性能,我就可以交給一個比較生疏的人去使用了,當然,我們會給他制作一套非常詳細的作業規則,他只要按照我流程去做,即便他沒有高超的操作技術,沒有熟練的維修技術,那么沒有關系,因為我們的飛機出現了故障,它也不耽誤作業,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培訓這個操作人員的時間就簡化了。我們經過試驗,最快的一個小時就學會操作,因此我們能快速的培養操作人員,把無人機這個事兒快速的推廣出去。
無人機&機器人網:關于維修這一塊兒,貴公司是設有像汽車4s那種維修店嗎,如果機器壞了,對于個體戶來講,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馬勇:我們是兩種形式的維修,一種是從我們飛機設計的角度來講,假如它出現了常規事故,螺絲或螺旋槳壞了,這個用戶或是這個無人機的使用者,只需換螺絲或換螺旋槳,在田間幾分鐘就能修好。另一種就是出現一些重大事故,比如說掉河里了,電子設備都壞了,那沒關系,我們在每個省都有代理商,代理商當然就是我們的售后服務中心,那么可以送到那兒去,對這個電子設備進行更換,這樣的話,工作量就要大一點。一般如果用戶自己就能修好,暫時不用到我們這里。我們各地代理商會給客戶備很多的零部件,只要客戶拿過來,我們就能快速修復,快速修復不了,我們可以給你替代,代用的零部件,甚至代用的整機都可以,保證你先干活,干完活你再把飛機拿回去修,不耽誤最佳的作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