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流的無人機單目視覺避障系統

不同于工業級無人機,消費級無人機強調小巧輕便,造價低廉,然而,其有限的體積、載重和成本卻也使得雙目視覺、激光雷達等傳統避障技術并不特別適用。這些避障系統都需要無人機加裝額外的傳感器,設計特殊的機體結構和布局,非常依賴于無人機自身的硬件條件,不具備通用性。
幾乎所有的無人機都將單目攝像頭作為自己的標準配置,能夠僅利用一個攝像頭完成避障可以極大地降低對無人機的硬件要求,實現通用性。本項目嘗試利用光流技術來進行無人機的單目視覺避障研究。
極性分子擺動態的三體負性熵糾纏度和兩體保真度

“極性分子擺動態的三體負性熵糾纏度和兩體保真度”項目由韓家興、胡遠、金瑜同學合作完成。項目團隊在整理總結近年來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進展時,發現低溫下囚禁在外電場中的極性分子成為了量子信息處理的新興載體。考慮到極性分子系統不可避免地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而導致系統退相干的發生,團隊基于雙原子極性分子擺動態模型,建立了兩體和三體系統的量子糾纏模型;引入退相干因子來描述量子系統因與環境耦合而發生的退相干演化;研究了三體負性熵糾纏度和兩體信息傳輸保真度在不同初始態下隨時間的演化,以及內稟退相干因子、電場強度、偶極-偶極相互作用等參數對演化過程的影響,最終提出構建較高糾纏度量子系統和優化量子信息傳輸的具體方案,為后續的理論和實驗提供了理論基礎。